圆圆歌教案

时间:2025-07-20 04:30:10
圆圆歌教案

圆圆歌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圆圆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圆圆歌教案1

活动目标:

1.了解诗歌内容,初步学会朗诵诗歌。

2.尝试用绘画、语言的形式来创编诗歌的中间部分,体验创编的乐趣。

3.体会好朋友之间相亲相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教具:表格一份;和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一套(小朋友头像、圈圈、太阳、摇鼓、气球、苹果、枕头等);录音机、磁带;红色和黑色蜡笔个一支。

学具:用诗歌内容设计的表格人手一张,第三段气球后面的两个格子为空格(幼儿绘画创编);绘画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找朋友》

教师提问:好朋友不在你身边的时候,你心里会怎么样呢?

二、新授诗歌:

教师:和你的好朋友做在一起,我们来一起做游戏,学本领。

1、游戏:找房子

(1)分发图片,提问:图片上是什么?

(2)出示表格,提出要求:为你手里的图片找房间。(教师示范第一句:“有个圆圆”,把小朋友的头像放在第一格。)教师分句朗诵诗歌,幼儿按诗歌内容送图片到相应的空格内。

(3)教师再次朗诵诗歌,同时整理格子里的图片。(每个格子留一张图片就可以了)

2、教师提问:诗歌中有哪些好听的词语呢?请你来找一找。(再次欣赏录音诗歌)

3、为诗歌起名字,找一找什么地方应该高兴地念?什么地方要显得难过一点?(教师用红色和黑色蜡笔做记号)和幼儿一起连起来有感情地朗诵1——2遍。

4、让幼儿发现“?”教师说明它在这里的实际意义(如果幼儿在前面就发现,教师可让幼儿知道它的名称,在这里再作说明):圈圈在圆圆的'梦里除了会变摇鼓和气球,还会变什么圆形的东西呢?(幼儿讲述)

5、幼儿比较老师和小朋友的图片的不同(小朋友的后面有两个空格),来画一画圆形的东西。

三、幼儿操作、讲述

1、请1——2位幼儿把画好的材料拿上来,连着前面的诗歌朗诵一遍。

2、和好朋友相互交流创编好的诗歌,比比谁的诗歌更美。

延伸活动:

圈圈变成了什么?它可以怎么玩呢?请你们再仔细想想,把玩法也编进诗歌里。(姚丽)

圆圆歌教案2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我们生活离不开地球,培养幼儿节约用水,不乱扔垃圾的良好习惯。

2、能注意倾听故事,并能用较连贯地地语言表达故事内容。

3、初步激发幼儿爱护地球的情感。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明白节约用水,不扔垃圾的简单道理。

难点:离开地球的危害。

活动准备:

图片三幅,照片六张。

活动过程:

(一)情景感知:

1、引出做梦的情景:小朋友你们平时做梦吗?做过什么样的梦?

2、(出示圆圆)有个小孩叫圆圆,他也做了一个梦,梦见水龙头哭了,这是为什么呀?

3、圆圆又梦见妈妈烧了一桌好吃的菜,可吃着吃着妈妈批评起他来了,那是怎么回事呢?

4、后来,圆圆又梦见自己飞上了天,你们说,天上好不好?(幼儿自由讨论)

(二)体验理解

1、设疑讨论:我们来看一看图,圆圆到底梦见了什么?

(出示图一)

(1)水龙头怎么了?

(2)浪费水好吗?为什么呀?

(3)如果没有水会怎么样?

小结:浪费水不好,没水人会渴,不能洗澡,不能生活,也不能种出粮食给我们吃。

(出示图二)

(1)圆圆在干什么?

(2)乱扔垃圾会使环境变脏,空气不新鲜,会招来苍蝇和蚊子,人会生病,地球也会生病的。

(出示图三)

(1)离开地球怎么样?

小结:没空气,没水,不食物。

(2)没有空气会是什么感觉呢?把鼻子捏起来,试一试,有什么感觉?(很闷,透不过气来)

小结:地球上有水,有空气,还能种出粮食,给我们人类吃,我们离开开地球,地球是我们的家。

2、完整欣赏故事《圆圆的梦》(教师讲述故事)

(三)内化迁移:

1、出示照片六张,让幼儿观察。

(1)乱扔西瓜皮。

(2)关紧水龙头。

(3)用水浇花。

(4)饭菜骨头扔满地。

(5)浪费水,没关紧水龙头。

(6)废物倒进垃圾箱。

2、请幼儿找一找,照片上哪些行为好哪些行为不好?谁会帮助他们。

活动反思:

《纲要》中明确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这一要求淡化了文学教育的工具色彩,而突出了艺术欣赏要求。儿童文学作品形象性强,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浅显,非常适合幼儿的欣赏水平。其突出的功能就是培养儿童的美感和审美能力,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圆圆歌教案3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体会儿歌短小精练、词汇丰富的特点。

2.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按照儿歌的重复结构结合已有的经验续编儿歌的后半部分,并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

3.培养幼儿爱动脑筋的习惯,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

二、活动准备

布置“圆圆”的家,里面有各种圆形的物体。儿歌、投影仪、画纸、彩笔。

三、活动过程

(一)以玩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经验。邀请幼儿到“圆圆”家玩,让幼儿自由选择各种活动,体会圆的特点和用途。可以看有关圆形物体的图书和图片,和同伴玩球,玩车轮,玩其他圆形玩具。

(二)集体讲述,交流玩法和经验。“圆圆”请小朋友说说,刚才玩了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怎样玩的,“圆圆”家里有些什么东西,这些东西有些什么特点。

(三)欣赏儿歌,谈谈自己的体会。指导语:“儿歌里说了几样圆的东西?他们是什么?圆的车轮怎样动?儿歌里用了哪些动词来形容它的动作?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动词形容车轮的动作。”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分析,理解儿歌里新运用的动词,进一步认识儿歌的结构特点。

(四)学习朗读儿歌,加深对儿歌的理解与记忆。

(五)续编儿歌,扩展想像力,发展创造力。

1.请幼儿把所看、所想到的有关圆 ……此处隐藏4097个字……、大鼓、皮球、气球的特点。

(3)注意引导幼儿朗诵“空中飘”时,将节奏延长。

二、创编儿歌,能根据生活中物体的特点仿编儿歌。

(1)引发幼儿思考,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有特点的事物可以编到儿歌里?你想编什么?

(2)帮助幼儿确定一个主题,进行仿编儿歌,如:水果;动物的耳朵、尾巴等等,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3)朗诵幼儿自编的儿歌。

三、了解广西的地理位置及人文环境,感知壮族当地的民俗文化。

(1)出示中国地图,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所在的位置

(2)欣赏视频,了解广西的风景和人们上山采茶的活动。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名称:圆圆歌

年龄班:大班

活动目标:

1.欣赏壮族山歌旋律的特点,会用问答对歌的方式演唱歌曲,并唱准“哎”“了了罗”“云中飘”的节奏。

2.尝试自主探索学唱歌曲,根据有特点的事物大胆进行创编演唱。

3.体验与同伴对歌的乐趣,萌发对民间音乐活动的.参与兴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欣赏山歌的旋律和对歌的演唱形式,会用问答对歌的方式演唱歌曲。

难点:尝试自主探索学唱歌曲,根据有特点的事物大胆进行创编演唱。

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熟悉朗诵《圆圆歌》,了解水果、动物等物体的特点。

2.物质准备:刘三姐对山歌视频、广西美景图片、课件;圆圆歌图谱;

创编用纸和笔、三角板、幼儿双排椅子对八字摆放;老师活动中配穿民族服装;钢琴伴奏等。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感受广西美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引导语:小朋友们好,我来自广西壮族,这里不仅风景美,人们唱的歌也美,看,我们快乐的唱起来了。

2.欣赏《刘三姐》音乐视频,感受山歌的旋律和对歌的演唱方式。

(1)欣赏第1遍,了解对歌特点。

提问:有谁再唱歌?他们是怎样唱歌的?

小结:有问有答的唱歌方式就是对歌,也是唱山歌。

(2)欣赏第2遍,感受山歌的旋律特点。

提问:他们怎样对山歌?叔叔阿姨唱歌之前唱了一个什么字?我们一起听一听,他们是怎么唱的?

(3)欣赏第3遍,了解“哎”的特点并学唱学唱“哎”

①提问:为什么要唱“哎”?

小结:要让远方的人听到,我要唱歌了,请你准备好。

②听琴声学唱“哎”,声音由小到大。

引导语:“哎”在唱的时候也是有旋律的,声音要由小到大。

注意引导幼儿注意倾听琴的伴奏32---幼儿跟随老师的手势学习演唱,

学会控制声音的大小,保持音色优美。

③两组幼儿用“哎”的方式进行对唱游戏。

提问:谁想先来问?另一组唱着回应,最后再进行交换。

(4)欣赏第4遍,了解“了了罗”的衬词特点

①提问:你还听到歌里唱到了什么?它出现在音乐的什么地方?

小结:“了了罗”是歌曲中的衬词,让歌曲更好听。

②提问:你能为叔叔阿姨伴唱吗?唱“了了罗”的时候要唱的轻快一些。

(5)欣赏第5遍,伴唱衬词,熟悉山歌旋律

老师运用手势暗示幼儿准备伴唱,并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

提要求:了了罗要唱的轻快一点,我们为叔叔阿姨配词,把了了罗唱到歌里去。

2.为《圆圆歌》自主配曲调,学习演唱歌曲。

(1)有节奏的朗诵《圆圆歌》:

引导语:今天,我们也来玩对歌的游戏吧?最近我们也学了一首有问有答的童谣,叫什么?我们一起朗读一遍。

(2)熟悉钢琴旋律,激发幼儿自主演唱的兴趣。

引导语:用山歌的曲调唱出《圆圆歌》这可怎么唱呢?我们先听听钢琴伴奏,心里小声唱着试一试。

(3)看图听旋律,自主学习演唱歌曲。

①引导语:现在我们自己听着音乐,看谁能用唱山歌的曲调完整的唱出来?

指导: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有节奏的跟随音乐唱出歌词,并了解幼儿演唱时的问题,为集体演唱解决做准备。

②跟着琴声,幼儿小声地完整演唱,增加演唱的自信心。

(4)老师示范演唱歌曲:提问:听听我是怎样演唱的?

(5)幼儿完整跟唱,引导幼儿自主发现,解决唱歌中的问题。

要求:要唱准节奏、把歌词唱清楚

(6)幼儿完整演唱歌曲,教师根据演唱的节奏、歌词、音色进行指导。

(7)引导幼儿加动作完整演唱歌曲。

引导语:叔叔阿姨演唱的时候,不仅能唱出来,还加上了动作,我们加上动作一起唱山歌吧。

(8)用分组问答对歌的游戏,演唱歌曲。

①分组对歌,一组唱着问,一组唱着回答。

②交换问答角色再次进行对歌。

3.鼓励幼儿创编歌词,用对山歌的方式进行演唱。

(1)引导语:红彤彤是太阳的什么特点?生活中还有哪些有特点的事物可以编成山歌呢?

(2)确定一个主题,幼儿自主创编歌词内容。

(3)老师根据幼儿创编的提问,用符号快速进行记录,引导幼儿完整演唱歌曲。

(4)老师唱着提问,幼儿听旋律尝试找答案,并完整唱着回答。

①结合提问幼儿的答案,老师完整唱着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把自编的答案唱到山歌里,唱着来回答。

②在幼儿回答演唱歌曲时,发现有些歌词不通顺,老师引导并加以示范“将答案唱两遍,向我这样唱,好听吗?”

(5)幼儿完整演唱自编的对歌

(6)分2组幼儿运用对歌的方式进行游戏。

4.激发幼儿再次创编的兴趣,结束活动。

提问:除了用水果唱山歌,还可以用哪些事物唱山歌呢?回班后,我们去考考其他的小朋友。

课后延伸活动设计

游戏《唱山歌》:幼儿根据生活中有特点的事物:蔬菜、动物、汽车、军舰等等自己创编山歌。分成2组,进行问答对歌游戏。游戏《抛绣球》:幼儿分为男女两组,以“红绸”为界分两队站好,先由一方唱山歌抛出绣球,另一方的所有队员徒手来接,接到绣球的幼儿进行对歌,并再次唱着提问后抛出绣球。负责抛的小朋友和接到绣球的小明友都要大方地站到队伍前面、带领本组小朋友一起用快乐响亮的声音对歌。

游戏《我问你答》:请幼儿在音乐区里,把自己创编的山歌用符号画在纸上,贴在闯关答题卡上,让表演者和观众进行互动游戏,并赠送礼物。

活动指导要点:

1.启发幼儿创编歌词时,如何用山歌的曲调唱着问唱着回答?引导幼儿自主的用山歌曲调唱出自己的歌词,培养幼儿机智思考和应答的能力。

2.如何把歌词唱的有特点,让别人听得更清楚?引导幼儿能有节奏押韵地创编歌词。

3.抛绣球时,绣球掉在地上,或者2个同伴都接到了绣球,应该如何进行对歌呢?引导幼儿进行商量讨论,自主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

《圆圆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