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科学活动教案模板集锦9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活动教案 篇1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复习对三原色的认识,在玩色中感受颜色的变化现象。
2.组织幼儿通过操作,认识颜色的变化,让幼儿体验自由探索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
1.装有半瓶自来水的瓶子,在瓶盖里分别涂上红、黄、蓝等不同的颜色。
2.每张桌子上放一份装有红、黄、蓝三色水的烧杯和滴管三根,每组准备一幅画有大树、鲜花等的背景图。
3.每个幼儿一个果冻空壳,一根棉签,一张纸。
4.词卡:红色、黄色、蓝色等词卡各一套,每组词分别涂上相应的颜色。
三、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认一认
1.神秘水:
装有半瓶自来水的瓶子,在瓶盖里分别涂上红、黄、蓝等不同的颜色,摇晃瓶子,使水的颜色发生变化。
(1)“老师这儿有三瓶水,都是什么颜色的?”
(2)“我们把它变成红色,画红红的太阳,好吗?”老师左右摇晃瓶子三下。“咦?怎么没有变成红色呀?哦,我忘了说口令了。小朋友一起帮老师说口令,好吗?”老师上下摇晃瓶子,请小朋友说口令:“变呀变,变呀变,变出红色画太阳。”
(3)同样的方法,分别变出黄色、蓝色的水。
(4)引导幼儿思考:“你们猜猜,为什么会这样?”
老师揭示瓶盖的秘密:“原来秘密都藏在瓶盖里。”
2.小结:这么多美丽的颜色其实都是由红色、黄色、蓝色这三种颜色变成的,所以我们把红色、黄色、蓝色称为“三原色”。
3.“老师给每组准备了三种颜色的.水,请你们自己玩一玩,小心点,别把水洒出来。”请幼儿自由玩色。
4.“你是怎么玩的?你变出了哪些颜色?”根据幼儿回答,老师展示他的作业纸。
5.引导幼儿讨论:我们发现,同样用“红色”和“黄色”这两种颜料,可是有两个小朋友却变出了“橘红”和“橘黄”这两种不同的颜色,为什么呢?
6.小结:原来加入不同量的颜色,能变出不同的颜色。
(二)画一画,比一比
1.游戏:变色龙:让幼儿根据需要,选择颜色,用棉签蘸着给图画涂色。
(1)教师介绍“变色龙”:这是“变色龙”,它最奇特的本领是,能随环境的变化,随时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如果变色龙躲在绿叶下,它会变成绿色;如果它蹲在橙色的树枝上,
它会变成什么颜色?如果它爬在蓝色的花朵中,会变成什么颜色?
(2)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条“变色龙”,请你在给“变色龙”找一个安全的地方,用棉签蘸着颜料涂上相应的颜色,再把“变色龙”藏好。比一比,谁把“变色龙”藏得好,
不让它的敌人发现。
2.欣赏幼儿的作品,集体评议。
3.布置画展:机灵的变色龙。
活动延伸:
将材料放在“科学探索区”里,让幼儿探索添加不同比例的“三原色”,变出更多的颜色。
科学活动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圆珠笔,知道圆珠笔的用处。
2、通过观察、拆装圆珠笔、制作安装说明书及游戏竞赛等形式,感知圆珠笔的构造,掌握安装的步骤。
3、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将拆下来的原件放在盘子里,对拆装活动有兴趣。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圆珠笔。
2、课件(圆珠笔零件图片,安装组装图。)3、幼儿人手一支圆珠笔,人手一个小盘子。
活动过程:
一、 看一看——感知圆珠笔的多样性。
师:请说说你带的圆珠笔是什么样的?请小朋友每人取出一支圆珠笔,相互比一比,说说哪些地方一样?哪些地方不一样?
请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新发现。
教师:圆珠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文具,它们的颜色不同,有红的、黄的、绿的、紫色的,它们的形状也不同,有长短、有圆圆、方方的。它的笔杆、笔芯等部件的材质、形状和色彩都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二、 拆一拆——感知圆珠笔的`结构。
师:圆珠笔里有什么呢?怎样才能知道?(引导幼儿拆开圆珠笔)提出拆圆珠笔的要求:拆时要轻轻的,不要太用力,还要注意看拆下来的零件在什么位置,并且把每个零件放在自己的盆子里。
幼儿拆开圆珠笔,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先拆好的小朋友可以回座位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大多数小朋友拆好后就让他们会座位。)师:你发现了什么?幼儿说一样,教师出示圆珠笔部件名称的图片。
师:小朋友发现了这么多,我们一一看。(带领幼儿读一读部件名称。)教师:刚才小朋友拆时发现了笔心、笔头、笔帽、笔杆、弹簧这些东西,那你们能把它再装起来吗?
幼:能。
师:那赶快行动吧!
三、 装一装——感知组装圆珠笔的过程。
鼓励幼儿将零散的圆珠笔部件组装起来。
教师:好多小朋友都装成功了,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组装圆珠笔的?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安装圆珠笔的过程。
(若幼儿说的不连贯可以让该幼儿到前面来演示,教师辅助他一起说。)师:谁有不同装法?
教师:看来要把圆珠笔装好要两个条件:1、所有零件要齐全。2、按照正确的顺序来装。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没有成功,听了人家的介绍,现在会装了吧,成功的小朋友想不想用别人的好办法去试一试。(幼儿再次拆装。)师:先想一想,先装什么,后装什么。
师:这次小朋友都装成功了,但有些小朋友还不会装,怎么办呢?(引导幼儿画安装说明书。)四、画一画——制作安装说明书。
鼓励幼儿用画记录自己安装圆珠笔的操作过程。
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
四、说一说——圆珠笔的用途。
师:圆珠笔有什么用?圆珠笔为什么能写字?圆珠笔一直能用吗?(换笔芯)怎样换笔芯?怎样选择笔芯?
五、 游戏活动——拆一拆、装一装。
让全体幼儿进行拆装圆珠笔的比赛,然后选出前五名与后面的老师进行比赛。
科学活动教案 篇3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会碰到很多需要磁铁的工具,比如:我们的文具盒、钱包、书包....等,都有磁铁的存在。只是,这些磁铁都被包裹着一层漂亮的“外衣”,让他不被暴露于他人眼前。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让磁铁有了更神秘的一面。
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就要 ……此处隐藏3300个字……了怎样制作陀螺。下面请小朋友再去用其他材料制作陀螺,想一想怎样才能使陀螺转得又稳又快,并选出转动得时间最长的一个准备参加幼儿园组织的转陀螺比赛。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是孩子们开动脑筋,自己的发现创造,他们很感兴趣。在活动中,幼儿才是真正的活动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辅助者。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学会制作陀螺,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也会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以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小百科:陀螺指的是绕一个支点高速转动的刚体。陀螺是中国民间最早的娱乐工具之一,也作陀罗,闽南语称作“干乐”,北方叫做“冰尜”或“打老牛”。
科学活动教案 篇8活动目标:
1、萌发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初步了解水污染的原因,懂得水与人类、动植物的关系。
3、掌握生活中力所能及的节约用水的方法。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了解淡水的有关知识,收集水污染的资料2、玻璃杯人手一份,白开水、盐开水、糖开水各一壶,透明水盆2只(分别装清洁的水、被污染的水)。
活动过程:
1、了解水具有溶解的特性。
教师:你们喝的水是怎么样的呢?现在请你们再来尝尝加过糖的或盐的水,味道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
还有哪些东西能溶解在水里呢(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小结:因为许多东西能够溶解在水里,当很多脏东西溶解在水里的时候,水就被污染了。
2、了解水污染情况教师提出问题:水是怎样被污染的?幼儿讨论。
课件演示:生活污水、垃圾污染河流。工厂排放出来的废水污染河流。
3、了解水与人类、动植物的关系(幼儿把收集的资料拿出来自由参观、讨论,然后放在黑板上大家一起观看)。
引导幼儿说出水污染影响人类健康。水污染影响动植物生长。
教师:如果动植物接触了被污染的水会发生什么情况课件演示:鱼在清洁水和污染水里的生长情况。
小结:人和动植物如果生活在污水的环境中,就会得病,严重的会造成死亡。
4、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讨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对水有了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尤其看到干旱的.土地,8岁孩子在几十里的山路背水,污染的小河,直接震撼幼儿的心灵,这是他们很难看到的真实情景,引起幼儿发自内心的情感上的共鸣,反应强烈。印象深刻。达到预期目的。
科学活动教案 篇9设计意图:
美丽富饶的里下河水乡——溱潼,素有“水乡明珠”之称。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资源,独特的自然资源,厚重的人文资源。美食文化更是一大特色。我园课题《整合溱湖水乡特色,丰富幼儿园园本资源》中第一个子课题就是“饮食文化”,溱潼有着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如溱湖八鲜,鱼元、鱼饼、虾球等堪称溱湖三珍。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溱潼美食,我为小班幼儿设计了“溱潼美食——鱼元、鱼饼”这个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家乡美食溱湖八鲜。
2、知道鱼元、鱼饼是由鱼肉制作而成,并了解其特点及其制作过程。
3、体验共同品尝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鱼元鱼饼的制作过程),
2.图片展(溱湖八鲜的图片,及其制作的菜肴的图片。)
3.食品:鱼元、鱼饼及相关调味品。
4.用具:电磁炉,碗和勺(和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1.知道家乡的名称,了解一年一度的会船节到了,吸引了许多的客人到溱潼来游玩,我们拿什么东西来招待他们?
2.带领幼儿观看图片展,初步了解溱湖八鲜。(螃蟹,甲鱼,清虾,螺贝,鱼,水禽,水蔬,银鱼)
3.教师小结:这些都是家乡的特产,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溱湖八鲜”,是我们家乡的美食,它们不仅味道美,而且有营养,小朋友要每一样东西都吃,身体才会棒棒的。
4.溱湖八鲜里品种最多的要数鱼类,向幼儿介绍几种鱼,并了解鱼的几种吃法。
(1) 喜欢吃鱼吗?鱼的味道怎样?
(2) 鱼有几种吃法。
5.向幼儿介绍一种鱼的吃法,鱼肉可以做鱼元、鱼饼。
(1) 讲解鱼元、鱼饼的外形特征。
(2) 向幼儿介绍鱼元、鱼饼的制作过程。(欣赏课件)
(3) 讲解鱼元、鱼饼的吃法。
6. 幼儿共同品尝家乡美食――鱼元、鱼饼。
活动延伸:
1.手工区:用橡皮泥制作鱼元鱼饼。
2.美食区:卖特产,买特产,品尝特产一条龙。
活动反思: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溱潼美食——鱼元、鱼饼,我为该活动设计了三个目标。
第一个目标是:初步了解家乡美食溱湖八鲜。通过会船节到了,许多客人到溱潼参观游玩,我们用什么美食招待客人这一问题,激发幼儿了解溱潼美食的愿望,在观看图片展的过程中,幼儿畅所欲言,纷纷说出自己所认识的美食,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对溱湖八鲜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产生我是溱潼人,我很自豪的情感。
第二个目标是:知道鱼元鱼饼是由鱼肉制作而成,并了解其特点及其制作过程。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吃过鱼,知道鱼有许多种吃法,大部分幼儿都吃过鱼元、鱼饼,但他们并不知道鱼元、鱼饼是用什么做成的,至于怎么做成的更是一无所知。当我告诉他们鱼元、鱼饼是由鱼做成的',他们非常惊讶,有个幼儿脱口而出:“鱼有刺的呀!”带着这些疑问,让幼儿观看录像,这个录像是预先摄下的幼儿家长制作鱼元、鱼饼的全过程。幼儿观看时,特别感兴趣,个个都睁大了眼睛,眼里充满了好奇。通过观看录像,幼儿基本了解了鱼元、鱼饼是用鱼肉做成的,鱼元、鱼饼是根据它们的形象来起名字的,鱼元、鱼饼为什么吃起来嫩嫩的、软软的,是因为将鱼肉里的刺拔出,又用机器将鱼肉绞碎,然后调味、煎制,所以鱼元、鱼饼吃起来就松软可口、味道鲜美。
第三个目标是:体验共同品尝的乐趣。为了让幼儿对鱼元、鱼饼有进一步的认识,我设计了这个环节,让幼儿品尝美食,幼儿们非常高兴,听说有的幼儿在家中并不吃鱼元、鱼饼,但今天却吃的很开心,边吃边说:“老师,鱼元真好吃!”、“老师,汤也好喝!”。同时鼓励幼儿将自己的碗勺收拾好,使幼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不依赖成人的好习惯。
整个活动幼儿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在观看鱼元、鱼饼制作的过程中因为有了幼儿家长的参与所以孩子们倍感亲切。在活动延伸中幼儿也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制作特产,卖特产,买特产,品尝特产一条龙,孩子们忙的热火朝天,非常开心。通过这一活动的实施,让幼儿对家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激发了幼儿爱家乡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