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分数认识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百分数认识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百分数认识教案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小数。小数与分数之间、分数与百分数之间又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呢?希望通过本节课对分数、百分数的复习,能帮你找到正确的答案。
⊙回顾与整理
1.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单位。
(1)什么是分数?什么是分数单位?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1份或几份的数叫作分数,表示这样1份的数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2)用尽可能多的方式解释“”的含义。
(出示教材68页情境图)
预设
生1:“”表示把3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
生2:“”表示把1个圆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
生3:=3÷4。
生4:3个是。
(3)指导学生完成教材69页3题,并互相交流订正。
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引导学生回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学生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预设
生: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
强调:因为0不能作除数,所以所有分数的分母都不能为0。
(2)把下面的分数写成除法算式,把除法算式写成分数。
30÷120
6÷5 5÷32
(独立完成后,订正)
3.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
(1)分数可以分为哪几类?
(分数可以分为真分数和假分数两大类,带分数是假分数的特例)
(2)真分数、假分数各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预设
生1:真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真分数的分数值小于1,如。
生2:假分数的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假分数的分数值大于或等于1,如,。
4.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
(1)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什么是约分和通分?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作约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作通分)
(3)什么是最简分数?
(分子和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作最简分数)
5.百分数、成数及折数。
(1)什么是百分数、成数、折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作百分数,也叫作百分率或百分比。几成就是十分之几,几折就是百分之几十)
(2)读一读教材69页1题的资料,说一说从资料中了解到什么,并解释一下这些数据的具体意义。
(组内交流自己对题中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百分数认识教案2教学目标:
1.学生加深对分数和百分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相改写,以及求百分数的方法。
2.学生经历知识整理和应用的过程,进一步了解分数、百分数相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观察比较、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3.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和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作用,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加深理解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分数、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前几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整数和小数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要对分数和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运用分数和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回顾整理
1.回顾讨论。
提问:你了解分数和百分数的哪些知识?请大家联系下面的问题自己回顾整理,并且在小组里交流。
呈现以下四个问题
(1)什么叫分数?什么叫百分数?
(2)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请你举例说明。
(3)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你能用它来说明小数的性质吗?
(4)小数、分数和百分数怎样互相改写?
让学生围绕上面四个问题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2.组织交流,回答上面四个问题。
三、基本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
学生独立填写后指名口答,说明理由。
强调:分数是看平均分成多少份,表示这样的几分;小数是看表示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百分数是看这个数量占整体的百分之几。
2.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
学生填写在书上,然后集体校对,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追问:第(2)题把一根绳子平均分成8段,为什么两次填写的结果不同?
3.做练习与实践第3题。学生独立填写。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说一说每个百分数表示的意义。
4.做练习与实践第5题。
学生先尝试填写,再集体交流。
提问:这两组数分别会越来越接近几?
指出:这两组数按规律可以无限地填下去,这样填写第一组数会越来越接近1,第二组数会越来越接近0.
四、应用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6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先独立估计。
提问:估计哪块花圃种玫瑰的'面积所占的百分比最大?说说理由。
指出:估计时,可以先想出相应的分数,再估计大小。
学生写出相应的百分数,并交流是怎样想的,再和估计的比一比。
2.做练习与实践第7、8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解答,再集体交流。
提问:你能说说种子发芽率的具体含义吗?折扣表示什么?发芽率和折扣各是怎样求的?
3.做练习与实践第9题。
学生读题后,提问:你能根据所给信息,在图中表示出李华家上个月的支出情况吗?先独立思考并在图中表示。
五、课堂总结
1.交流小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
2.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 ……此处隐藏22759个字……
(3)我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1%,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
(4)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而他们的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4%,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
师:谁能准确读出这些信息?(学习百分数的读法)
师:读了这些信息,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适时进行德育教育。)
师:那你会写百分数吗?
(教师指名板演,并指导百分号的书写。)
师:同学们都能正确读写百分数,说明大家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这是个优点,老师很欣赏。那么在认识百分数的同时,有谁思考过这样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要产生百分数呢?用分数来代替百分数不行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深入地认识百分数。
板书――百分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感受,去经历,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效激发了探究新知的积极性,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
情境一:推荐选手
学校要进行计算能力比赛,我们班要从下列三名同学中推荐一名同学代表班级去参赛,你认为应该推荐谁去?说说你的理由,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选手姓名做对题数做题总数李嘉妍710赵启涵1820杨嘉宁2125(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算出每个选手做对题数占做题总数的几分之几来比较。)
情境二:发芽实验
科技小组做黄豆种子的发芽实验,3天后种子发芽的情况如下表。
品种实验种子数/粒发芽种子数/粒一号205二号257三号5011(1)看看发芽的种子数占实验种子数的几分之几。
(2)怎样比较出哪种品种的发芽情况最好?合作分析后再集中交流。
[设计意图:两个情境重在让学生体会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和百分数的意义,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合格率做铺垫。]
2.百分数的意义。
师:当分母不同时,容易比较它们的大小吗?当分母相同时就容易比较了,如果都把它们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就更容易比较了。
(用课件把说过的百分数全部显示在一个画面中。)
师:现在我们仔细来观察每一个百分数,他们都是几个量在比较以后得到的结果?谁来说说百分数都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概括百分数的意义,接着看书进行完善。)
师: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师:在百分数的意义中,提到了几个数?百分数就是表示这两个量之间的一种倍比关系,所以我们又把百分数称作百分比或百分率。
(学生齐读概念。)
师: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要产生百分数了吗?能说说你收集到的百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吗?
3.指导学生看教材第64页百分数的定义。
4.读一读,说一说,练一练(教材第65页)。
5.举例辨析,揭示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
师:分数和百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请同学们思考。
选择填空:3/4 70%
(1)一根绳子长( )米。
(2)参加鼓号队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
(3)一盒草莓重( )千克。
(4)一种饮料的果汁含量占( )。
师: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量之间的一种倍比关系,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后面不能带单位。分数既可以表示一种关系,也可以表示具体数量。它们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使用的时候要注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
分数百分数意义1.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2.表示具体数量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合理清晰的对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获得在群体中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体会学习的快乐,同时又使得这一难点得以自然突破。]
三、拓展应用,巩固新知
1.基本练习。
(1)让学生随意写一个百分数,可以是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也可以是自己创造的一个百分数。说说写的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2)出示两件衣服的标签:A.含棉100%;B.含棉65%。如果你是顾客你会买哪一种,请说说你的想法。
2.实践运用。
师:下面我们放松一下,欣赏一幅美丽的图案。你能说一说每种颜色占图案总面积的百分之几吗?(课件出示图案)
师:请大家用彩色笔在格子图中进行设计,设计完后,你也用这样的方式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好吗?
3.拓展练习。
对号入座。(请选择合适的数填空)
100% 45% 55% 200% 43%
A.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积极主动,老师希望理解百分数意义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 )。
B.在世博会门票第一阶段预定中,人们的热情非常高,预订票数远远超过计划售出的票数,预定率高达( )。(让学生理解预定率的意思)
C.电脑下载一份文件,已经下载了( ),还剩下( )没有下载。
D.20xx年鸡西市绿化覆盖率达( )。
[设计意图:从我们身边取材不仅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归纳总结,评价升华
师:不知不觉,一节课的时间就过去了,我们回头看一看,你能用百分数说一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你的表现吗?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其实一个人的收获不仅来自于1%的灵感,更重要的是来自于99%的汗水。如果每节课都能有一点收获,日积月累,相信你们100%都能获得成功。
【教学反思】
收获一:对学生课前调研发现,学生对足球的比赛规则知之甚少,对“罚球”“点球”的意思都不大明白,因此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教材上的第一个情境是有局限性的。如果既保留书中所有的例子,又到生活中去寻找学习素材,首先时间上是不允许的,其次几个并列关系的学习素材会有重复的效果,因此和多位网友进行研讨最后决定选用了书中的第二个主体情境,保留初稿中学生较感兴趣的“派谁参加计算竞赛”这个情境,效果较好。
收获二:一稿中曾有“触类旁通”的练习(即用百分数表示一些成语),对这一内容网友的意见分为两种:(1)“触类旁通”的练习趣味性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触类旁通”的练习不适合百分数,失去了数学一些本质的东西。对于网友不同观点的建议,我思考了很久,也和网友们研讨:这些成语确实是表示一个大概的意思,确切地说是一个虚值,不适合用百分数来表示这些成语的意思。在设计练习的过程中,不能只关注表面的新奇热闹,这是华而不实的,要真正做到实效和趣味相结合,关注数学的本质。
教是为了学生服务,而学生学的过程也正是我对自己教学深刻的反思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我要感谢省学院的领导搭建了交流的平台,我要感谢一个月来一直和我互动的网友们,也正是因为有了大家的帮助,所以我享受到了这份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