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5-09-14 21:42:13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锦十篇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锦十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导入

我们班级是一个书香班级,平时大家都积累了许多古诗词,你能朗诵几首表达爱国之情的古诗吗?(请你来说——《示儿》)

《示儿》这首诗,诗人陆游在临终前因不见九州同,而感到悲伤遗憾。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同样表达爱国情感的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结合注释找一找这首诗中哪个词最能体现诗人的心情?

2、谁来说说?你来说一说。(喜)板书:喜

3、作者因何而喜?(剑外忽传收蓟北)

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朝廷的军队已经收复了洛阳等地,长达数年的“安史之乱”即将结束。身在蜀地的杜甫,听到这一消息,不禁欣喜若狂,于是写下了这首诗。题目中的“闻”就是“听闻、听说”的意思,“官军”指唐朝的军队,“河南河北”指的是洛阳等地。

3、接下来请你再来读一读这首古诗,看一看作者喜到什么程度?(喜欲狂)板书:欲狂

4、你能表演出诗人的喜欲狂吗?(手舞足蹈、仰天大笑)

三、品读古诗

在这首诗中,诗人的喜欲狂表现在哪里呢?作者是抓住人物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的?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交流一下。哪个小组说说你们找到的`诗句?

第一小组来说说。

(你们认为“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这两句诗最能表现出诗人的喜欲狂。“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须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里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你们小组也想来交流交流。

(他们找到的是“初闻涕泪满衣裳”。“裳”,和平时的读音不一样,在这里是指下身穿的衣服,类似现在的裙子,男女都可以穿。当作者听到这个好消息的时候,不禁泪洒衣衫,这是高兴的泪水,用一个词来形容——对,喜极而泣。)

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诗——初闻涕泪满衣裳。

作者是通过抓住人物的什么特点进行描写的?

还有呢?你们组来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青春是什么意思呢?是啊,在这美好的春天里,作者白天高歌痛饮,想到自己马上就可以启程返乡,此时诗人的心情如何?(激动、兴奋)

作者是通过抓住人物的什么特点进行描写的?

是啊,你瞧,作者连回家的路线都拟定好了。一起读——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他回家了吗?(没有)是啊,从巴峡到巫峡,从襄阳向洛阳,这么远的路程,他想立刻回到家,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归心似箭)好,带着作者的这种归心似箭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短短的八句诗,却传递着作者强烈的爱国之心。(板书:爱国)

四、熟读成诵

怎样才能读好古诗?

对,请大家带着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

假如你就是杜甫,此刻,你已踏上回家的路,你想对家乡,对祖国说些什么?

诗人的一生,颠沛流离,创作了许多广为流传的诗作,你都知道有哪些呢?(补充《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个时候,诗人多么想携妻子回到洛阳,落叶归根,安度晚年,于是写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五、总结写法

六、布置作业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交流感受到的父母之爱及对父母之爱的回报,注意用具体事例表达真情实感,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2.写父母对自己的爱要表达真情实感,语句通顺。

3.能发现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述。

4.认读与树木有关的形声字,背诵古诗《游子吟》。

5.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

知识点梳理

多义字据词定义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一、导入课题,激发交际兴趣

二、回忆感人事例,同桌交际

三、全班交际

1.各组代表轮流上台,展示综合性学习收集的物品,并介绍物品后面所蕴藏的感人故事。

2.对自己的.父母说几句话,说说自己应该怎样爱他们。

3.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习作

一、拓展思路,激发习作兴趣

1.同学们,我们刚刚上完一节洋溢着爱的口语交际课,那些感人的事例我们终生也不会忘记。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父母对自己的爱。先自己想一想写什么。

2.自由发言,互相启发,拓展思路:可以写自己在口语交际课中讲过的事,也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其他事,还可以写自己和父母之间其他感人的事。记住:只要是爱的故事,无论大小,无论远近,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写。

二、进行习作,注意书写工整、语句通顺。教师对部分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三、延伸课外

1.同学们,我相信我们的每一篇习作都表达了我们与父母之间最真挚的爱,就让我们把这篇充满真情实感的作品献给爸爸妈妈。回家后,请读给父母听。

2.让爸爸妈妈对你写的内容提出意见,我们认真改一改,再请他们在我们的习作后写上批语,做上“星级评价”。

我的发现

1.自读两组句子。

a.读句子,注意加点的字,想想它们的意思。 b.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2.交流自己的发现。

a.指名说说“光”和“抽”在不同句子中不同的意思。 b.联想发现:你还发现了哪些字也有这个特点?

3、总结,拓展:我国的汉字大多一字多义,了解一字义的现象,对阅读、写作都大有好处。理解一字多义并不困难,可以联系上下文,可以查字典,还可以向人请教。

日积月累

读读认认:

1.自由读儿歌,不会的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2.比赛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3.自由认读生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识记生字的窍门。(大部分字为形声字,左形右声)

读读背背:

1.自由读古诗,有不认识的字主动请教别人。

2.小组练习读,试着说说诗的大意,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练习背诵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第二册第七单元中的 ……此处隐藏7722个字……候,是指上段而说的,指敌人杀害王二小的时候。)

③课文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为什么用“冲”字而不用“跑”字?你觉得这个“冲”字用得怎样?(“冲”写出八路军既勇敢又迅速,势不可挡的气势,用得非常恰当。)

(4)小结:第五段是讲第四幅图的,写八路军冲下山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5)齐读第五段。指导重音、停顿。

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三、整体回顾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王二小的机智勇敢。

四、听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激发情感,使学生受到感染、熏陶。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全文。

2.认读生字新词。

二、自学本课生字。

跟同桌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怎么记住的?哪个字不好记,找出来问问同学或老师。

三、班内交流,重点指导。

员:下半部分是“贝”,不是“见”。

常:上面是“ ”,中间“口”,下面是“巾”。

军:上下结构,上面是“ ”,下面的笔顺是: 。

四、指导书写。

“常、路”的笔画多,要写得紧凑些。“路”左半部“ ”(足字旁),右边的上半部是“ ”(折文)不是“攵”(反文旁)。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和书写“词语超市”中的词语。

2.通过“金钥匙”的提示,进一步体会通过描写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的方法。

3.积累格言警句。

4.读通、读熟寓言故事《叶公好龙》,明白它告诉我们的做学问、做人的道理。

5.合理想象,以“我学会了七十二变”为题续编故事。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教学语海拾贝以及自主阅读部分

2.围绕“假如我学会七十二变”展开丰富想象

教具准备

1.词语卡片

2.《论语》相关资料3.孙悟空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词语超市

1.开火车读词语超市中词语,读完后集体正音。

2.教师强调容易读错的字,并强化读。

3.看第二部分的要求会写的词语,说一说记住这些字形的方法。

4.听写第二部分词语。

二、金钥匙

1.读“读钥匙”的内容,说一说告诉我们什么写作方法?

2.在本单元的课文中代出通过描写传神的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句段。

3.试写一段对话,表现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

4.展示对话,学生评价。

三、格言警句

1.出示三个出自《论语》的格言警句,学生自读。

2.说说三个句子的大概意思。

3.小结三个句子一般用在哪个方面,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学生谈谈自己对《论语》的了解。

四、自主阅读

1.学生自读古文寓言《叶公好龙》,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对照下面的字词注释和大意,了解文章的意思。

3.《叶公好龙》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叶公这样的人吗?

5.在学习上、特长培训方面,你有没有类似的情形呢?你学习了这则寓言故事受到了什么启发?

6.写出你读过的寓言故事的题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围绕“假如我学会了七十二变”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自己可能遇到的人和事,编故事,说给同学听。

教具准备:孙悟空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你们美好的心灵世界里一定装满了一个个美好的愿望,当你看到孙悟空变幻无穷的非凡本领时,也许会想,假如我会七十二变该多好;当你学习感到疲倦时,也许会想,假如我是一片自由自在的云该多好;当你看到病魔夺去一个人的生命时,也许会想,假如我是一名神医该多好……让你的愿望今天就能实现,当然是不可能的。然而,如果将你的愿望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幻想,在自己的作文中成为现实,是完全可能的。

同学们,你们是否愿意把自己的美好愿望写下来呢?

二、引导领悟写法

为了帮助学生领悟假设类想象作文的写法,教师课前先布置学生广泛搜集有关假设类想象文章,并在浏览的.基础上做好摘录笔记,然后组织课堂讨论,提示其规律。

1.课堂讨论,激活记忆

同学们,老师布置大家课前搜集、阅读了有关假想类想象作文,想一想:在你读过的这类文章中,哪些人或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呢?假想类想象作文与一般的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呢?

2.归纳小结,揭示写法

教师先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要写好假想类想象作文,必须把握哪几点呢?在组织学生广泛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小结,并提示以下写法:

(1)根据自己的愿望,推测有理有据,情节要生动有趣。

(2)想象要大胆、合理,推测有理有据,情节要生动有趣。

(3)所写的理想中的人或物,都应当有人的思维和人的行为。要让他们像人那样说话、做事。

三、启发点拨,指导选材

1.启发谈话,开拓选材思路

同学们,写假想类想象作文,写什么都可以。如果你对流逝的时光、对古老的历史有一种“揭开谜底”的欲望,你可以把时光想象成可以倒流;如果你学习感到困倦了,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鸟,一条鱼,一只老鹰……如果你看到一位身患癌症的病人在死亡线上挣扎,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盒药丸,一位名医……每个人的兴趣受好不同,生活经历不一样,因此,每一个人想象的内容应该是程式各样、丰富多彩的。

2.独立选材,分组互议

出示题目《假如我会七十二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印象将题目审清,然后引导学生分四小组讨论,说自己选择这个材料的理由。

四、扶放结合,培养能力

为了减缓训练的坡度,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文时,采取“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写→独立构思表达”这一由扶到放到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1.指导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写假设类想象作文。

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材料独立构思表达。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指导学生练习写毛笔字

教具准备:毛笔、墨水、纸

教学过程:

一、出示要写的字,掌握结构

1.学生读一读

2.指名说说这三个字的结构

3.指名反馈,教师强调

二、指导写好毛笔字

1.教师示范写,学生观察

2.指名说说书写要点

三、集体评议

四、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锦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