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大班语言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语言教案 篇1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知祖国幅员的辽阔,初步理解祖国“真大”的含义,萌发爱祖国的情感;
2、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大胆表达、表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1)、经验准备:活动前请家长引导幼儿认识中国地图、了解祖国各地同一时间的气候变化,初步感受祖国的幅员辽阔。
(2)、物质材料准备:诗文录音或磁带;中国地图;图标若干;与诗文内容相应的图片。
导入环节:
出示中国地图,谈话引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中国地图,关于它你都知道些什么?(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大胆表达,比如请去过季节反差较大地区旅游的幼儿谈谈自己的感受)
多种方式欣赏诗歌
1、通过范诵、欣赏图片、配动作朗诵等形式,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多次欣赏诗歌,初步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听听看诗歌里都说了什么?北方和南方有什么不同?不同地方的孩子们在同一个时候做些什么?
2、幼儿同伴两两交流互动学习: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教师重点观察、了解幼儿对诗歌理解的程度及遇到的困难)
3、教师用图示梳理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北方是谁的家?它是什么样的?南方是谁的家?它又是什么样的?
多形式学习诗歌
1、看图示幼儿自主朗诵诗歌。(教师了解幼儿对诗歌内容的掌握情况)
2、讨论:为什么说东西南北中的孩子在同一个时候,有的滑雪、有的游泳、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进一步理解祖国“真大”的含义)
3、有表情地朗诵诗歌:采用多形式朗诵诗歌(相互朗诵、分段朗诵、配乐朗诵等),重点在于进一步激发幼儿朗诵诗歌的兴趣,引导幼儿充分地感受表现诗歌意境。
仿编诗歌
引导幼儿仿编诗歌,激发幼儿的想象性思维:我们的祖国这么大,还有哪些不同?我们一起把它编成一首好听的诗歌吧。
教学材料
我们的祖国真大
我们的'祖国真大,
北方,有冬爷爷的家,
十月就飘大雪花。
我们的祖国真大
南方,有春姑娘的家,
一年四季开鲜花。
啊,伟大的祖国是妈妈!
东西南北中的孩子,
在同一个时候,
有的滑雪,有的游泳,
教学反思
这节课开始的时候,我就带领大家看了祖国风光的图片,孩子们都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感受到了“祖国真美”“祖国真漂亮。”也感受到了南北方的四季特征,了解了南北方的气候差异,在整个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幼儿初步理解了中国的最南方、最北方的在地图上的位置,知道了南、北方的不同气候情况及人们的活动。儿歌的内容比较简炼,应该比较容易掌握,但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的学习热情还不够高涨,可能有的提问设计不是太合理,导致幼儿回答问题出现针对性不够。有的内容幼儿理解不够,例如:围着火炉吃西瓜——可以明确告诉孩子是祖国的哪里?为什么要围着火炉吃西瓜?在以后的区角活动中,可以利用“小舞台”,继续鼓励幼儿朗诵表演儿歌,更好地理解儿歌的意思,达到有表情地朗诵。
大班语言教案 篇2目标:
1、对故事中有关复制的情节感兴趣。
2、感受故事幽默、夸张的特点。
3、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准备:
图片,故事录音。
过程:
一、产生悬念。
1、逐一出示10个小人,请幼儿数一数。
2、小朋友,你有几个爸爸?可是官老爷却一下子有了10个爸爸,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理解故事内容。
1、完整欣赏故事一遍,说说小水缸是一只怎样的缸?
2、教师边演示教具边讲述故事一遍。
3、谁先看上了这只宝缸?王八皮为什么想抢而没有抢成?
4、王八皮想出了一个什么坏主意?
5、为什么官老爷也喜欢这只宝缸?
6、官老爷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爸爸?
7、最后有人拿到宝缸了吗?为什么?
三、讨论。
1、这个故事什么地方最好笑?
2、老伯伯拿宝缸干了什么事?王八皮、官老爷、官老爷的`爸爸想用宝缸干什么?谁最贪心?
3、如果你有一只宝缸,你想“克隆”什么?
四、结束。
把我们讨论的,去讲给爸爸妈妈听。
大班语言教案 篇3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对比懂得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进一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2、进一步发展幼儿对故事的理解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
3、引导幼儿理解作品内容,感受作品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活动准备:
故事《流星花》课件、录音机、磁带
活动分析:
这是一篇写的比诗还要美的童话:静谧的月夜,眨眼的繁星,千娇百媚的睡花图,随季节变换颜色的流星花……这些无不引起每个人的遐思和神往。作者用无比优美的词句讲述了一个让人感动的故事,用质朴传神的语言刻画了丑小花纯真美好的心灵。这里的想象美丽、神奇,能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启迪他们的审美想象力。幼儿正处在审美能力的形成期和自我意识的萌芽阶段,让他们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和具备一定的自信心很重要,因此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孩子理解作品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通过比较懂得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帮助幼儿理解丑小花的行为,体验丑小花的情感,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活动时我准备主要采用分段欣赏和整篇欣赏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是分段欣赏,引导幼儿较好的理解故事内容,在这一部分突破重难点,让幼儿体验丑小花的自信,理解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其次是整篇欣赏,给幼儿一个完整的印象,在这一部分主要引导幼儿体验故事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在活动过程中我准备采用提问法作为引导幼儿理解作品内容的主要手段,把讨论法作为和幼儿互动的主要方法,把艺术活动绘画自己较喜欢的故事场景作为活动的延伸。
活动过程:
一、导入在大屏幕上出现几幅花的图片,借助问题“你最喜欢哪幅图片?为什么?”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二、展开:
1、分段欣赏故事:结合课件教师分段讲述故事。
①“有一 ……此处隐藏3048个字……成了一朵美丽的花朵,向彩虹姐姐飘去,想和彩虹姐姐做游戏;吹呀吹,云彩变成了……”
设想:准备多区域,让幼儿自由选择能进一步调动幼儿的兴趣。幼儿通过亲身的体验,大胆地创作、表现、进行想象,在这一过程中,把活动推向高潮。幼儿的思维积极活跃,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
五、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到户外继续观察云彩的变化,仿编散文诗
大班语言教案 篇8目标 :
1. 愿意大胆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表现音乐故事中的形象 , 感受其丰富的趣味性 .
2. 尝试比较两段不同风格的音乐 , 初步感受不同音乐所带来的不同的情感体验 .
重点 : 大胆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表现音乐故事中的形象 .
难点 : 感受不同音乐带来的不同情感 .
解决策略 : 1. 比较策略 2. 引导策略 3. 情境体验策略
工具材料 :
1. 动画媒体 << 小蛇的故事 >> 2. 音乐 , 情境创设 3. 小蛇头饰每人一个
活动流程 :
一 . 理解故事 , 大胆表述
1. 谜语引出故事 : 身体长长像根绳 , 走起路来扭啊扭 , 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呢 ?
2. 分三段欣赏故事
a. 欣赏第一段 .
提问 : 妈妈对小蛇说了什么
b. 欣赏第二段 .
提问 : 小蛇干了什么 ?
它吃东西的'样子是怎样 ?
小蛇那么贪吃 , 你猜猜它后来会怎样 ?
c. 欣赏第三段 .
提问 : 小蛇怎么了 ?
它肚子痛是什么样子 ?
二 . 感受音乐 , 情感体验
1. 听第一段音乐 ,
提问 : 猜猜小蛇在干吗 ?
你的心情又是怎样 ?
2. 听第二段音乐 ,
提问 : 你的心情又是怎样 ?
那你猜猜这段音乐里 , 小蛇在干吗 ?
三 . 肢体表现 , 内在升华
1. 带上头饰 , 听音乐 , 表演小蛇 .
2. 吃了那么多东西 , 肚子很难受 , 你有什么办法让我们变得舒服呢 ?
四 . 精彩结尾 , 感受趣味
在小蛇难受的时候 , 出现小蚂蚁在小蛇的鼻子上爬来爬去 , 小蛇忍不住了打了个喷嚏 , 这下肚子舒服了 , 最后小蛇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大班语言教案 篇9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使幼儿掌握诗歌中“高――低”、“胖――瘦”等反义词,能运用“一个……一个……”的句式仿编,培养幼儿思维的严谨性、兼容性、灵活性。
2、让幼儿结合周围事物,大胆运用反义词仿编诗歌,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挑战性、竞争性。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引导幼儿在诗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 通过物体的对比,感知反义词。
物质准备 实物投影机、电视机、各种动物图片,“高――低、胖――瘦”、“一个.....一个.....”的词组。
环境准备 在活动室放置一些动物玩具,有大的,有小的。
活动过程
(一)运用电化教学手段,熟悉诗歌内容,让幼儿了解到事物都有相反的一面。
师:小朋友,刚才电视里看到的动物有高,有低,有胖,有瘦,你还看到哪些东西可以用反义词来讲,大胆地说出来。
(二)引导幼儿联系周围事物,激发幼儿仿编诗歌的兴趣。
1.师:刚才大家会说那么多的反义词,你能不能用反义词尝试编诗歌呢?
2.师:请你用“一个……一个……”的句式进行仿编诗歌,好吗? 看谁编得又多又好。
(三)鼓励幼儿从多方面、多角度去仿编诗歌。
师:小朋友,除了可以用小动物来编诗歌,还可以用身边的哪些事物来编呢?看谁能编得很奇特,编出跟别人不一样的诗歌来。
各领域渗透
科学:引导幼儿观察相反的事物,并用反义词说出所看到的'事物或现象。
生活中渗透:在日常生活中丰富幼儿反义词词汇,并学会运用。
环境中渗透:在分区角设置反义词的材料,供幼儿操作。
家庭中渗透:建议家长购买儿童诗集念给幼儿赏听。
活动反思
《对比歌》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描述了动物中有趣的相反现象,语言精炼,有节奏韵律之美,幼儿在学习中不仅会巩固反义词,还会提高了艺术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发展了幼儿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
大班语言教案 篇10目标
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知道有关动物尾巴的作用,增强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重点
模仿故事中小动物之间的的对话,理解故事的内容。
难点
知道有关动物尾巴的作用,增强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准备
ppt;《小朋友的书·动物王国》。
过程
一、引出主题
出示森林背景图,引出主题:森林里要召开百兽大会啦!小兔子看到布告后也想参加,可是它对自己的尾巴不满意。猜猜它会向谁去借尾巴?
二、倾听故事
1、 教师讲述故事第一遍。
2、 教师提问:故事里有谁?
小兔子想干什么?
三、讨论理解
1、教师出示活动教具,并讲述故事第二遍。
2、依次提问:小兔遇到了谁?黄牛(猴子、袋鼠、麻雀、狐狸)愿意将尾巴借给小兔吗?为什么?(让幼儿参与故事的讨论中,通过猜测动物是否愿意借给小兔尾巴及原因,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即对动物尾巴作用的了解情况)
3、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黑板上记录幼儿对各种动物尾巴作用的猜测。
4、继续讲述故事并提问,重复上面的.环节。
5、拓展讨论,了解其他动物尾巴的特殊作用。
四、完整倾听
1、倾听故事第三遍,幼儿尝试跟着教师能学说小动物之间的对话。
2、翻看《小朋友的书·动物王国》第29~3页“借尾巴”,再次根据画面复述故事中小动物间的对话。
课后反思
《借尾巴》是一篇童话故事,充满了知识性与趣味性,借助形象化、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小白兔向大黄牛、猴子、袋鼠、麻雀、狐狸借尾巴的故事,使小朋友们知道了小动物们的尾巴各有各的用处和小白兔的短尾巴的特殊用处。教学中,充分利用采用挂图、书本结合、听说结合的形式,有效地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充分地让孩子去思考、交流、表达,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孩子们在活动中交流各自的看法,闪现思维火花,表现出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在活动中既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拓展了幼儿的知识面,使幼儿在兴趣盎然中学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