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5-10-24 21:42:12
(精品)科学教案

(精品)科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工具,把花生从米中取出来,激发幼儿对探究活动的兴趣。

2、能积极参与活动,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初步尝试记录的方式。

活动准备

大盆6个、小筐、夹子、漏勺、托盘、花生、小米等物每人一份。记录图表。

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入:

(1)“烧饭的阿婆不小心把花生和大米混在了一起,她想请咱们班小朋友帮助她把花生和大米分开”,请小朋友想想有什么办法。

(2)出示各种工具,与幼儿共同认识工具以及简单的功用。 (夹子、小筐、漏勺 )

二、猜想预测:请小朋友猜猜看,哪种工具分得又快又干净?

问题探讨: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

三、幼儿操作

(一)第一次操作

(1)、幼儿自选工具,把花生分拣到托盘里。(停止时,要求幼儿把工具放回原处整齐)

(2)、幼儿分别来讲讲用工具分花生和小米的情况。

(二)第二次实验

(1)提出要求:仔细想一想哪种工具你还没试过,请再换种工具试试。

(2)记录再次实验用的工具(看看这是第几次,在哪个格子里记录)

(3)观察记录结果,哪种工具分得又快又干净?记录在表格中。

四、讨论总结:

“今天我们发现用小筐分花生和小米又快又干净,为什么小筐能分得那么快?”

幼儿观察小筐并与其他的几种工具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小筐有眼,可以把小米漏下去,把花生留在筐里,所以分得又快又干净;漏勺也有眼,但眼儿太小,小米漏不下去,所以不能把花生和小米分开;夹子能分开,但是一次只能夹一个,太慢了。所以说,哟内蒙古小筐分花生和大米最快最干净。

小朋友,走!咱们把分好的花生和大米给阿婆送去,并把这个好办法告诉她,让她以后再遇到这样的困难就有办法了。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的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传递信息,

2)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渠道,学习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动准备:幼儿通过查询、采访等方式了解相关知识。

3、 活动过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可启发幼儿从物体发信号、用声音发信号、用文字发信号等几个方面考虑。如:通过手势、旗语、烟火等物体发信号;通过吹号、打铃、敲鼓、广播电话等声音发信号;用信鸽捎带、邮局传递、发传真、发电子邮件等多种文字形式发信号。

2) 教师配图讲述有关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如:古时候长城的烽火台上燃烟火传递敌情;抗日战争时期,用放倒消息树的办法报告敌人的去向等。

3) 讨论:现在人们怎样传递信息?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工具。

4) 组织幼儿玩通讯游戏传电话: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向每组的第一个人说一句悄悄话,开始后,再一个一个的往后传,各组最后一个报告电话内容,传的又快又准的一组为胜。

4、 活动延伸:

1) 组织幼儿自己操作电脑。

2) 在活动区内提供半成品材料,学习制作这些通讯工具,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道具。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螃蟹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夏天的特征──气温、天气、水文、植物动物的生活、农业生产、人的生活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比较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不同)。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使学生体会到,大自然是不断变化的。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教学准备

1.课前观察:当地的气温、天气、河湖、池塘、植物生长情况、动物的出没、农业生产、人的衣着等,与春天相比有什么变化。

2.挂图或投影片──春天、夏天。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提问:谁能说一说春天有什么特征?(可以用歌谣回答。)

2.谈话:现在是什么季节?

3.讲述: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夏天有什么特征。(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比较图中的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不同

(1)出示挂图或投影片──春天、夏大(也可以看课本第16、17、46、47页的插图)。

(2)分组观察、讨论: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不同?

(3)汇报观察、讨论结果:

认识夏天的一般特点,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关于夏天的基础知识,从而更好地认识当地夏天的特征。

①天空有什么不同?(夏天的天空多云。)

②树木有什么不同?(夏天的树叶茂密,桃树结出了桃子。)

③田野里的庄稼有什么变化?(玉米长高,小麦成熟,开始收割。)

④河岸、河水有什么变化?(河岸长满绿草;河水增多,水中荷花开放。)

⑤人的衣着有什么变化?(换了夏装。)

⑥孩子们在户外玩什么?(游泳)这说明夏天的天气怎样?(变暖。)

(4)观察课本第18和48页的图。

(5)分组讨论:每幅图说明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不同?

(6)教师小结:夏天与春天的不同。(可参照下表中的内容进行小结。)

2.比较当地的夏天与春天的不同

(1)讲述:课前,你们观察了我们这个地方在这个季节的自然情况,下面来汇报一下。

(2)汇报观察结果:

认识当天夏天的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①我们这个地方的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个同?

②我们这个地方的夏天与图中的夏天有什么不同?

(以上两个问题,如果学生不能系统进行比较,可以分别提出一些问题──天气、河水、树木、庄稼、鸟、昆虫、农业生产等进行比较。)

(3)教师小结:各地夏天的一般特征是相似的,但具体的特征(例如天气热的程度、什么树开花、什么庄稼和果实成熟、什么鸟飞来等)有所不同,夏天到来的早晚、延续的时间长短也有所不同。在我国,一般来说,南方夏天到来的早,延续的时间长,天气特别热;北方夏天到来的较晚,延续的时间较短,天气也没那么热。

这个问题的讲解,有助于学生了解夏天的共性及地方性,避免教学的 ……此处隐藏2813个字……过的杯子。

6、请幼儿联想、实验,比较几种特殊杯子的不同。

(1)一次性纸杯与塑料杯:纸杯易腐烂,无污染;塑料杯不易腐烂,易造成白色污染。

(2)烧杯和一般的玻璃杯:烧杯可以加热,不易破裂;玻璃杯加热易破裂。

7、请幼儿讨论在下列情况时应选择什么样的杯子:

(1)外出旅游。(结实轻便有提手不易摔坏的杯子)

(2)给病人送热奶。(保温带盖有提系的杯子)

(3)给客人冲茶水。(保温带盖有把的杯子)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萌发幼儿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培养幼儿的理解能力及大胆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

3、帮助幼儿了解水的用途,知道水对人类动物、植物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请家长配合,生活中注意节约用水,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节约用水。

2、地球上可饮用水示意图。

3、歌曲《水龙头不哭了》、儿歌《水是宝》磁带。

活动过程:

1、教师以游戏的口吻请幼儿欣赏儿歌《好渴好渴想喝水》,引出对水的作用的讨论。

2、出示地球上可饮用水的示意图,让幼儿知道地球上的可饮用水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并且当前面临水缺乏的严峻形势。

3、欣赏儿歌《水是宝》,让幼儿进一步理解水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并且让幼儿想像假如没有水我们的生活会怎样,让幼儿更深刻地体会水的重要性。

4、引导幼儿进行讨论:我们该如何节约用水。(随手关紧水龙头,减少漏水量;刷牙时,尽量用漱口杯装水,不要开着水龙头让水哗 哗 地流;洗碗时,先把水放水槽里,再放碗盘清洗;洗澡多用淋浴,且最好采用喷水量小的.喷头;一水多用等)。

5、欣赏歌曲《水龙头不哭了》,并鼓励幼儿在儿歌的伴奏下大胆表演,让幼儿对节约用水进行情感体验。

活动延伸:

与爸爸、妈妈共同讨论节约用水的好办法,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并把好的经验与幼儿一起交流。

科学教案 篇9

一、设计思路:

“磁铁的奥秘”截取了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同样的两块磁铁,有时一碰就会相互吸住,有时怎么都吸不住”的现象,孩子觉得很奇怪,因此安排了此类具有递进性的幼儿探索活动。希望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发现并揭示磁铁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建立有关磁性原理的粗浅概念。

二、活动目标:

1、在做做玩玩活动中,初步了解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

2、乐意探索,体验与同伴合作实验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磁铁每人两块(其中一块的两端分别贴上红色和蓝色)

2、红色标志、蓝色标志、

3、小鸡、虫子图片

四、活动过程:

(一)创设“小鸡吃虫”的情景,吸引幼儿兴趣。

1、教师演示小鸡吃虫

(揭秘磁铁)

2、设疑:小鸡为什么吃不到这条虫子?

(二)玩一玩彩色磁铁,初步了解磁铁具有“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1、每人找个朋友合作玩玩磁铁,能发现什么秘密?

2、小结:相同颜色的磁铁之间会相互排斥,不同颜色的'磁铁会吸住。

(三)找一找磁铁的两极

1、幼儿利用彩色磁铁,找出另一块磁铁的两极,分别贴上红色标记、蓝色标记。

2、讨论:你用什么方法找到了磁铁的两极?

3、小结:当两个磁铁互相靠近,相同的磁极会相互排斥推开,不同的磁极会互相吸引黏住。

(四)游戏《磁铁娃娃》

科学教案 篇10

重点难点

知道各地气温差异与离太阳的远近有关,初步了解热带、温带、寒带。

能用连线的方法比较两地的距离。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气温不一样,初步认识热带、温带、寒带。

2.能力目标:能用连线的方法比较两个事物的直线距离。

3.情感目标:体验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现在的季节

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 气温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出不冷不热、温暖等词)我这里有三张图片,仔细观察哪一张是这个季节的人们?

(教师提供三张图片,上面的人们分别穿着裙子、小外套、棉袄让幼儿选择)

二、初步探讨同一时间不同地方温度差异的原因

1.教师出示图片,引出此时不同地方气温差的现状。

教师再出示两张图片:北极人的图片、非洲热带地区人们的图片。

教师:仔细观察这两张图片,你发现那里的气温怎么样?猜猜他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2.初步讨论三个地方气温差异的原因。

教师:其实这两个地方和我们这一样是春天,那为什么这个地方这么热,这个地方那么冷,而我们这比较温暖呢?(教师边说边将这三张图片摆在黑板上)

3.幼儿自由发表观点。

三、通过操作大胆猜想三张图片在地图上的位置

1.教师出示有三座房子标记的地球平面图。

教师:这三张图片中的人们分别住在图上的三个地方,猜一猜分别住在哪里?请你把他们送回家。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操作材料已经过塑封处理,每张图片的`背后贴有双面胶,方便粘贴。)

3.展示幼儿的操作成果并请幼儿陈述理由。

4.教师示范正确的操作,并请幼儿调整自己的操作。

四、操作探索同一时间不同地方温度差异的原因

1.谈话引出气温和太阳远近有关教师:是什么让我们的地球保持温暖?(太阳)教师出示太阳图片。

教师:哦,原来太阳能使我们保持温暖。如果想要热一点,我可以怎么办?如果想要冷一点,可以怎么办?(引导幼儿说出离太阳近就热,离太阳远就冷)

2.探索操作方法。

教师:这三个地方哪个离太阳最近,哪个离太阳最远,你怎么知道的?

(引导幼儿用连线的方法,用两地之间直线的长短比较远近,知道热带离太阳最近,寒带离太阳最远。)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再操作一遍进行验证。

五、总结

提升教师出示一张用不同颜色表示这三个温度带的地球平面图(红色表示热带、黄色表示温带、蓝色表示寒带)教师:离太阳近的这一片地方比较热,所以叫热带;离太阳不远不近的地方比较温暖,所以叫温带;离太阳远的地方比较寒冷,所以叫寒带。我们生活在温带里。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将画有房子标记的地球平面图和各地人们着装的图片塑封起来放在科学角中供幼儿匹配。

2.游戏活动:将各地的服饰投入表演区供幼儿进行角色扮演。

3.家园共育:和父母共同查阅了解不同温度带人们生活习性以及文化的不同之处。

《(精品)科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