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5-10-30 10:57:10
(合集)中班教案

(合集)中班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幼儿在主题《给你一封信》的一系列活动中,了解了有关于快递员的工作,在这个知识的基础上,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快递的意义,了解大自然中的有趣的“快递员”,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歌唱活动中,感受歌曲的趣味性,体会歌曲中令人温暖、快乐的情感。

活动目标:

1、了解快递传送信件的不同方式,理解快递的意义。

2、体会歌曲中令人温暖、快乐的情感。

3、激发想象,尝试用身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想象。

活动准备:

幻灯片、音乐(谁是快递)、自制礼物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一)出示快递包裹,引出快递。

师:老师的好朋友后天就要过生日了,我这里有一份礼物,可是她住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她家这么远,我要怎样才把礼物送给她呢?

(二)引导幼儿理解快递的.含义并欣赏歌曲。

师:什么是快递啊?快递叔叔有一辆专门运礼物的车,我们把礼物包装好后,他会把礼物快快的送到好朋友的手里,快递快不快啊?

师:老师这里还有几个特别的礼物,他们是白云,贝壳,春天,你们猜猜我请谁来当快递?把他们送哪去了?老师把答案藏在一首好听的歌里,我要请最认真听的小朋友起来告诉我。

二、引导幼儿理解、熟悉歌词。

(一) 教师引导幼儿猜测并依次展现图谱内容。

师:我要找出最聪明的小朋友,首先你听到歌曲里面谁是白云的快递啊?为什么是风当快递呢?把白云送哪去了呢?白云在天空中,天空就像白云的家一样。

师:那谁是贝壳的快递啊?为什么大海是贝壳的快递啊?大海把贝壳送哪去了?大海是快递将贝壳送到沙滩上,沙滩那么大,贝壳就像在沙滩的怀抱里,就像小朋友在妈妈的怀抱里很温暖一样。

师:那春天呢?谁是快递把春天送到花那里呢?春天开了很多花,小蜜蜂就把春天送到每一朵花的心里。

师:我们已经找出了3个快递了,歌曲里唱到几个快递?谁能告诉我第4个快递是谁?她又送了什么呢?给谁啊?这时候妈妈心里会有什么感觉啊?你知道我送给妈妈的花是从哪里摘的吗?(出去玩的时候看到野外漂亮的花儿就摘下来像快递员一样送到妈妈的手上。)

(二)引导幼儿朗诵歌词。

1.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2.引导幼儿边表演动作边朗诵歌词。

三、组织幼儿在音乐伴奏下学唱歌曲。

(一)教师弹奏,幼儿跟着音乐大声唱歌。

师:(教师范唱)小朋友先来听老师唱一遍。

师:小朋友,你们的好朋友是谁啊?我们也来当快递把好听的歌大声地唱给我们的好朋友听。

(二)组织幼儿分组练唱歌曲。

师:两队小朋友比赛,看哪边的小朋友唱得更好听。

师:男生一队,女生一队,看看哪个快递最棒。

四、引导幼儿用连贯、轻柔的声音唱歌,用动作表现歌曲。

师:我看看哪位小朋友动作表演得漂亮,请她到台上表演。

师:这首歌的名字叫做?谢谢你们,帮老师解决了一个大难题,我终于可以在好朋友的生日前用快递把礼物送给她了。以后我们也要做个有爱心的小朋友,把爱心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到温暖,幸福……

活动反思:

在诗歌《谁是快递》这节活动中,我的两个重要目标,一、学习诗歌,理解“快递”的意义。二、通过观察、倾听、讲述,表演学习诗歌并尝试创编。一开始我的引导就不够到位,首先孩子对“快递”的概念不太完全理解。紧接着就学习诗歌,在学习诗歌中,我虽然朗诵了两遍,可是没有明确的要求,孩子们也稀里糊涂的听着,应该当第一遍诗歌念完时,提问诗歌名字是什么?谁是快递呢?接下来再继续念第二遍诗歌,提问:还有谁是快递?为什么是快递,这样有效的提问和层层递进提问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诗歌中的内容,为孩子的创编作很好的铺垫。只有当幼儿理解了诗歌,感受到了诗歌的美,才能编出诗歌,编出富有创意的内容;所以当老师没有很好地引导、启发得当,孩子们的思想怎么能插上了翅膀飞翔,有更美好的创编呢。

通过这次活动我意识到语言活动中,对孩子的提问很关键,提问既是一门语言教学的艺术,又是一种教师教育的智慧,作为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幼儿心智、促进幼儿思维、增强幼儿主动参与的手段。有效提问能对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特别在语言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有效提问尤为重要,教师通过提问构架活动的框架,帮助教师了解幼儿思维方式和现有认知,从而更好地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生思维碰撞,开启想象力和创造力。

另外在策略的使用上,当幼儿叙说我出示图片时,应该注意将个体和集体相互结合起来,比如说一个孩子说完 ,集体可以复述一边,这样更好地帮助练习说诗歌中的句子。在使用抽图策略时,不一抽图次数太多,一般1-2次就可以了,如果超过2次以上,孩子们也觉得没有心意了。尽管到最后,孩子基本会念诗歌,可是没有创编出新的内容,在这活动活动中老师占主导地位,我忽视了孩子是主体。此次活动的优点之处在于活动开始我配上音乐朗诵诗歌,创设的意境很好。可能是由于很久没有开课,当李老师提醒我再朗诵一遍诗歌时,我突然感觉很慌乱,原先的思路一下子就乱了。课后我立即进行了课后反思,感触很多收获很多。为何这么说:原因有二。

其一:在课中我看到了自己地不足、课后听取了同事们对自己的评价以及李老师耐心地指点与教导;

其二:收获在于,我深知自己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我就有了下节课改进的目标,知道自己的不足才有改进的机会;有了改进的机会,才会有提高的机会;有了提高的机会才会有收获、获得的机会。以后我们应该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中成长自我。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能够正确地说出小动物的名称。

2. 初步掌握动物的不同叫声、动作及小动物爱吃的食物

3. 初步体检仿编儿歌的乐趣。

4. 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 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不同的动物喜欢持不同的食物

活动准备

1, 小猫、小鸡、小狗、小,羊、等幼儿较熟悉的动物头饰。

2, 小鱼,小虫,骨头,青草等图片。

3.《幼儿用书,语言》,《教 ……此处隐藏5682个字……频转换仪

3、记号笔、鞋盒盖子(里面铺好一层橡皮泥)、展示架(倾斜的、上面做好横条)

【活动过程】

1、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活动: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小朋友仔细听谜面,猜猜谜底是什么?(小朋友们对于谜语的兴趣度还是很高的,都能集中精神听老师讲谜面)

八只脚,抬大鼓,两把剪刀鼓前舞,生来横行又霸道,嘴里常把泡沫吐。(教师边说谜语边加上给幼儿肢体动作的演示,幼儿一下子就猜出来了)随后出示螃蟹的图片,进一步帮助幼儿梳理螃蟹的特征,明确知道螃蟹有八只脚,两个大蟹钳,一个圆圆的蟹背,半圆形、三角形的蟹脐。

评析:活动开始的第一个环节我采用了谜语导入猜一猜的方法,给孩子一个言语上的思维过程,幼儿通过语言的辨识,再转到形象上的考虑,对大闸蟹的形象特征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过渡:你们喜欢吃螃蟹吗?为什么呢?(此处问题的抛出引起好多孩子的回应,现场气氛顿时热闹无比。)老师告诉你们,螃蟹不仅很好吃还很好玩呢!(问题的峰回路转给幼儿以莫大的好奇,孩子的好奇心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老师在吃螃蟹的时候,用它的蟹背、蟹脚、蟹钳、蟹脐啊,变成了一个有趣的螃蟹人呢!想不想看看。

评析:从猜一猜的活动环节过渡到后面的欣赏环节,孩子的积极性非常高。活动也由具体的螃蟹形象转入本次活动的中心“螃蟹人”的形象上。

2、幼儿观察螃蟹人的拼搭方法和不同形态,播放课件

(1)出示一个螃蟹人的图,师:老师的螃蟹人是怎么变出来的?幼儿回答(幼儿根据自己看到的讲述,能把其中的一个部位讲出来是如何“变成”的。)教师总结方法

评析:先出示了单独的一个螃蟹人,重点引导幼儿理解螃蟹人是如何变成的,帮助幼儿转变思维方式,感受“变”的趣味性,知道螃蟹身体上的不同部位可以变成人的各个部位,初步感受材料的特殊性。

(2)出示三个螃蟹人的图(超链接):老师还变出了许多有趣的螃蟹人呢,他们是怎么拼出来的?好像在做什么事情啊?他手和脚的动作是什么样的?学一学他的动作。(幼儿都很喜欢模仿螃蟹人的动作,幼儿的参与性很高)

教师小结:这么多的螃蟹人,有的手是向上的,有的是向下的,有的脚是弯着的,有的分开的,动作都是不一样的,只要选用螃蟹身上的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拼法,那么变出来的螃蟹人样子就不一样,十分有趣。

评析:从三个不同“变法”的螃蟹人,引导幼儿发现:螃蟹人的变法是多样性的,以扩展幼儿的思维方向。

(3)游戏:变一变螃蟹人,老师数“123,变”小朋友变成一个螃蟹人,看谁变得螃蟹人动作最有趣,变好了就不能动了。

评析:之前都是引导幼儿思维、观察螃蟹人的不同形态,此处环节调动幼儿肢体动作的创意变一变螃蟹人,是对前面观察环节的延伸,对后面创意环节的铺垫。

3、幼儿尝试

个别幼儿尝试,指导幼儿观察:他是怎么变的?用了螃蟹的哪些部位变的螃蟹人的什么?你有没有和他不一样的拼法,会选用螃蟹的什么部位?你拼的螃蟹人动作会是什么样的呢?

评析:将孩子的活动情况进行分析,来作为学习的对象,比老师的说教效果更好,孩子教孩子似乎更有说服力,展示孩子的活动情况时让幼儿有一个视觉上的感受,在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更能激发幼儿想象的翅膀。

4、幼儿操作,玩一玩蟹壳

师幼观察:今天的操作材料有些什么特别?要注意些什么?

评析:给孩子讨论的机会,充分给孩子学习的主动权,使孩子乐意观察,学会学习。很快孩子们就总结出了操作的方法及注意点。

明白了材料上的操作方法,进而引导幼儿创意:你的螃蟹人在干什么?他的动作是什么样的呢?选用螃蟹的什么部位来变螃蟹人的什么部位呢?

评析:操作要求一改以前由教师讲述的方法,在师幼互动中帮助幼儿梳理操作要求,激发幼儿的动手创作欲望。

5、欣赏点评、延伸

作品展示,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延伸(看后面的两个螃蟹人的作品,是网络上的拼贴达人的作品,进一步激发幼儿课后创作的欲望。)

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用螃蟹壳拼搭了有趣的螃蟹人,以后你可以运用生活中更多的废旧材料来尝试创作各种有趣的作品。

评析:

活动最后的延伸环节,收集了网络上创意达人的作品,给幼儿以视觉上的强烈刺激,孩子们发现还有更多的拼搭方法,拼出的作品如此出色,好多孩子都不由自主发出了赞叹声,将现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幼儿的.创作欲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美术:《有趣的螃蟹人》素材源自今年网络上盛传的搞笑图片,有许多网友创意设计出了造型可爱的用螃蟹壳塑造的人物形象,其造型新颖、可爱、生动、搞笑,看到如此作品,不禁感叹人类智慧的独到之处。与此同时,让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也忍不住想到:如何将如此好玩的作品设计成教学活动,让幼儿也感受下人类智慧的聪明呢?让孩子们也感受下用特殊材料进行美术活动的乐趣呢?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翻看整个流程里自己的活动设计教案足足有七八份,进行了多次修改。选定了素材,如何设计活动环节?是每个教师所必须深思的。首先,摆在眼前的问题——螃蟹壳,此类物品既粘不住,又摆不牢,又立体,如何展示幼儿的作品?是个难老大。本次活动共经历了几个历程:(1)孩子们用蟹壳在纸上摆了由教师在视频下展示,发现待老师选好了几份作品欣赏时,由于蟹壳很相像,孩子们并不能快速精准地认出自己的作品,这样孩子们就无法介绍自己的作品,由教师来评价显得有些被动;(2)孩子们在kt板上拼好了自己端到视频下欣赏和介绍,但kt板较滑孩子在端上来的过程中,蟹壳容易滑动破坏了搭好的画面;(3)用拍照片的方式来展示孩子们的作品,但由于孩子们的拼搭速度的不同,教师都拍完孩子的作品时,其他孩子的等待时间就比较长了。都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最后由老师提出:用橡皮泥铺在皮鞋盖子,再将蟹壳嵌在橡皮泥里,这样蟹壳就不会掉下来了,放在视频下欣赏足已。然大家精益求精的精神十分可嘉,既然都不会掉了,能不能全部展示出来呢?为此,大家又进行了激烈的研讨:铺上橡皮泥的皮鞋盖子又重又厚,展示在什么地方呢?最终大家决定:用kt板切成的四个细条重叠黏在画架上,做成了人工展示架,鞋盖斜靠其上,整个效果十分好,再次感叹人类无尽的智慧!

解决了难老大,接下来设计活动环节。先由谜语导入,给孩子以思考的空间,加深对螃蟹的认识,再欣赏老师的作品。我不想设计成完全由老师传授的形式,意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幼儿来感受和领悟拼搭螃蟹人的要领和技巧。为顾及全体幼儿的差异性,设计了一个个别幼儿试拼的环节,意在让个别幼儿的拼搭来给全体幼儿一个直观的操作界面,梳理经验的同时激发幼儿动手的欲望。还设计了变一变的游戏环节“我是螃蟹人”,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进一步加深幼儿对人物动作、形象的理解,操作欲望更强了。

虽然整个活动设计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但相信经过此次活动的磨练,让自己在设计、组织活动时考虑问题会更详细周到些,希望自己处处做个有心人,耕耘好自己的幼教天地。

《(合集)中班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