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咏柳》的教案优秀

时间:2025-11-06 15:15:10
大班语言《咏柳》的教案优秀

大班语言《咏柳》的教案优秀

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语言《咏柳》的教案优秀,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语言《咏柳》的教案优秀1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赞美早春三月的杨柳,通过描写春风吹拂下,杨柳迷人的姿势,对大自然的神奇发出由衷的赞叹,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全诗描绘的意境是高高的柳树象是碧玉装扮成的,无比美妙,如同一位婀娜多姿的美人,那万条垂下的柳条好象是绿色的丝带随风飘摇,不知这钎系洗精巧的六业是谁剪裁出来的,啊,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神气的剪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会认“咏、碧”等生字。

⑵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情感价值观:

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领略春天大自然景物的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会认6个字。了解古诗的大意。

【教师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用挂图。录音机。

【教学方法】

吟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激趣,导入

1、同学们,喜欢猜谜吗?

2、谜面:

冬季落叶春发芽,爱到河边来安家,河水替它照镜子,春风替他梳头发。

3、板书课题,指名读题。

学生听谜语,思考谜底。

踊跃发言,说话声音要大,吐词清晰。

指名学生读课题,齐读课题。

以谜语开课,激发学生兴趣。

二、画柳树

你见过柳树吗?他是什么样的?说一说,并在书上把它画下来。请画得好的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同学评。

学生一般说在哪见过柳树。在书上用绿色画出柳树。画得好的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同学评。

用学生画柳树当挂图,满黑板是绿色的柳树。进入春天的.意境。三、演柳树

柳树象什么?谁能用动作作出柳树的样子?请几人上台表演,老师放悠扬的音乐。

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就象在表演一个舞蹈节目《柳树》。

用动作体现柳树的特点──柔软如丝。四、听古诗

有一位古代诗人看到这么美的柳树,就写下了一首有名的古诗,《咏柳》。

听课文录音。

磁带中的录音,也有诗的大意。

进入课文,以磁带导入。

五、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师范读课文。

请同学们打开书,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课后的生字在课文中圈出来,多读一读。

请学生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重点拼读。

2、师组织4人小组合作圈读生字。

集体正音,读一读,听一听。

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用生字说说课内课外的词。

3、师出示一字卡片,请小老师带读生字,相机指导。“咏”是后鼻音,“剪”是三拼音节,“垂”是翘舌音。

4、再读课文,把课文读熟,再读给同座位听听,评一评。

指名读给大家听,大家评。

5、自由读诗,要求读通顺。指名读。

生仔细听师范读,注意重音,停顿部分。

生圈出生字,读一读。

自由读课文。

合作圈生字,找出要学的生字朋友,小组内读字音,读准,正音。

同座位互读,互评。

学生读生字。参与游戏:回音壁。即一个同学带读,其他同学跟读三遍。

参与游戏开火车,识字记字大比拼。

自由读诗。

低年级孩子没有朗读基础,范读的作用十分重要。

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又动口,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了就要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通过互读、互评,引导生生对话。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也有节约课堂时间。在读中学会字音,老师的评价也非常重要,可以给他们指导作用。

落实生字掌握情况。

六、了解诗意

1、看课件,边看,老师边用优美的语言解古诗的大意。

2、放录音。

3、学生自由读诗。

4、指名读,齐读。师相机指导:绿丝绦,谁裁出,似剪刀。

生描述柳树的样子。

生听录音。

指名读,齐读。

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了解古诗大意。

录音给学生做示范。

七、赛诗会

1、学生自由准备。

2、赛诗会开始:

可一人读,可小组读,也可加动作。

3、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古诗,也可以背一背。

学生自由准备。

展示读的成果。

展示读的成果。

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

大班语言《咏柳》的教案优秀2

一、交代本节课教学任务

本节课学习第一首古诗《咏柳》。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一)读一读古诗《咏柳》

(二)根据诗句及图画的内容,试着讲一讲古诗的意思。

(三)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学习这首诗中的生字词,重点指导

(一)把下面的字音读准确:

咏yǒng妆zhuāng绦tāo裁cái

(二)认清字形。

咏与泳、妆与壮、绦与涤、裁与栽,进行比较,区别字形、字意。

四、复习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板书:①知诗人②解诗题③明诗意④悟诗情

五、按照以上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学习古诗《咏柳》

(一)出示《咏柳》。

提问:这首古诗是谁写的?简介作者。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贺知章生活在初唐后期和盛唐前期,与唐代大诗人李白是好朋友。他写的诗感情丰富,清新通俗。)

(二)解诗题,运用分解法理解“咏柳”一词。

咏,歌唱、赞美的意思。

柳,柳树。

《咏柳》这首诗,是借赞美春天里多姿的柳树来歌唱、赞美春天。

(三)下面,我们逐词逐句讨论、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1.碧玉妆成一树高。

碧玉、妆、一树、高,各指什么,什么意思?

碧玉:这里指深绿色的玉,是形容柳树枝叶那种可爱的绿色。

妆:装饰、打扮的意思。这里有一种拟人的意味,好像不是柳树长出来的颜色,而是有人给柳树梳妆打扮成的一样。这是谁呢?是春天!

一树:指整个树,满树。“一”字在这 ……此处隐藏2886个字……动物的名字,说说家用电器的名字。

3、师:有两个朋友,也想来介绍一下自己。这两个朋友是谁呢?(出示图及课文录音)他们的名字与我们刚才介绍的有什么不一样?

4、板题,读题。

二、媒体演示,学习句式

1、师:竹子和青蛙怎么会有两个名字呢?我们先来听一听竹子是怎么说的。

(1)问:竹子说了什么?指名说

(2)出示:()有两个名字,小时候叫(),长大了叫()。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句式。谁能用这个句式介绍一下竹子。

(3)师:想不想了解竹笋是怎么长成竹子的?(媒体演示)

(4)师:刚才我们看了、听了竹笋是怎么长成竹子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它的成长过程,好吗?(模仿操)

(5)小结:我们小朋友通过看、听、做,知道了竹子有……,小时候叫……,长大了叫……。

2、师:青蛙等不及了,他也想来介绍自己。(听录音)

(1)问:青蛙是怎么介绍自己的?用句式说话

(2)媒体演示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3)小结:现在我们又知道了,青蛙也有……,小时候叫……,长大了叫……。

(4)小青蛙说小朋友学得真不错,他想邀请我们到他家做客,在他家的小池塘里游一游。(”游“)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有两个名字,小时候叫(),长大了叫()。“这个句子说话。,知道了竹子有……,小时候叫……,长大了叫……。青蛙也有……,小时候叫……,长大了叫……。青蛙和竹子回家了,我们跟他们再见。接下来,我们听课老师想听一听你们会不会清楚地介绍青蛙和竹子,说得就像他们一样好。小组说一说,说给听课老师听

三、拓展练习,巩固句式

1、师:其实我们小朋友当中也有很多人是有两个名字的。谁能用今天学的句式来介绍一下。找好朋友介绍一下。问:你分享到了多少小朋友的名字?

2、问: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有两个名字?老师为大家找了几个,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1)师生共同学习禾苗长成稻子。(看媒体-练句式)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师说句子指名用句式说话

(2)学生学习毛毛虫长成蝴蝶,蚕长成蛾问:这是什么?谁能用今天学的句式介绍一下。

四、小结谈话,提出希望

师: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一个句式,知道大自然中很多东西有两个名字。我们的世界真奇妙,我们的世界真可爱。只要大家细心观察,一定会发现更多更有趣的现象。接下来,小青蛙和竹子还要说话了,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大班语言《咏柳》的教案优秀6

教材分析:

《咏柳》这是一首咏早春杨柳的诗。“碧玉”,本是美女的通称,首句便将嫩柳比喻成美人。“一树高”,有亭亭玉立之意,言其姿态美好。万条柳丝,自然就是她的裙带了。一个“高”字,一个“垂”字,状写了她动人的风姿。转向设问,显得自然,全句是形象化的回答,把这不可捉摸的春风比作能工巧匠手中的剪刀,是它裁出了杨柳的新叶。全诗构思新颖,语言清婉,形象鲜明,读来饶有趣味。

学情分析:本班同学在课外阅读中多次接触古诗文,已经有较浓厚的古诗阅读兴趣,因此对这首古诗感觉并不陌生,学习起来并不会很困难。只是要体会诗中的意境还要能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护、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目标:

1、会写“咏、碧、妆、裁、剪”5个生字,会写“咏、绦”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等词语。

2、背诵古诗。

3、能够根据注释理解词句,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

背诵古诗,能够根据注释理解词句,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注释理解词句,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春天的图片,在大自然中寻找春天的足迹。

2、(教师)写关于嫩柳的一段文字。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和方法:

一、导入。

教师读下水文:

那天我看到一株柳树从花园里伸出来,细细的柳丝蓬蓬松松,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团烟雾,走近一看才发现长发一般的柳丝上开始长出了一个个小苞苞,嫩黄嫩黄的,美丽极了。一阵风吹来柳丝摆动,就像在向人们轻轻招手。

这时我想,再过几天这柳树又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自由说自己的发现。并出示收集的图片。

是啊,是什么样的呢,唐代伟大诗人贺知章早就写了。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释课题。理解“咏””的意思。(师导:根据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诗人觉得嫩柳像什么?)

二、初读课文,体会意趣。

1、试读古诗,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给把握不准的字做上记号。(如:“似剪刀”中的“似”读“sì”。)

2、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学生做小老师上台说说并说说怎样记其中的某个生字的。教师引导学生区别“妆-壮”、“裁-载、栽”

3、师范读古诗。

4、练习读练习读,把课文读正确。(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三、再读课文,读懂古诗。

1、自由读古诗,整体感知古诗内容。读后课件出示问题检查:你知道诗人笔下柳树又是什么样的呢?诗人把它比作什么?你从哪儿知道的?诗人看到了细细的柳叶想到了什么?(不强求全部回答,只求激发学生思考。)

2、学生结合注释,逐句理解古诗。教师相机点拨。

四、有感情朗读古诗,体会诗中包含着的思想感情。

1、练习有感情朗读古诗。

2、想象贺知章适中的嫩柳的风姿,学生自由说说。

3、背诵古诗。

五、作业。

1、学习了本诗后你有什么感想,即兴写两句。

2、说说你见到的春天。

板书设计:

咏柳

柳丝像……

柳叶呢……

课后反思:

古诗教学离不开朗读、背诵,抑扬顿挫,琅琅上口的朗读为本节课的教学渲染了一定的气氛,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诗中的意境也只有在不断的朗读中才能够得到体会,本节课孩子们有较浓厚的的朗读读兴趣。

本课教学中,同学们还不能反复玩味诗中的语言,自己悟出的东西较少。也许和本人教学中引导有关系,今后教学中应以改善。

《大班语言《咏柳》的教案优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