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鸟岛》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鸟岛》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鸟岛》教学反思1片断一教学第二自然段中
师:鸟儿是怎样飞来的?
生:一群一群地飞。
师:还可以从哪些词看出来?
生:陆续地飞来。
师:陆续是什么意思?在我们生活中什么情况就是陆续的。(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陆续)
生:在下课时,我们不是一下子出去的,而是一个接一个出去的。这就是陆续。
师:对,闭上眼睛,听教师读想象画面来飞。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闭眼,想象。之后,教师请一个小组表扬鸟儿飞的样子。(学生按先后顺序,一个接一个地排着队飞到了老师的身边。)
教师表扬,在要求大家上位后请大家说说飞去想干什么?
[反思]:
一 、联系生活,理解词义
二年级作为低年级的学生,无论在认知水平,还是在词语积累上,毕竟都在低级阶段。传统的说出词义的方法,会给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带来一些难度,可能会造成茶壶里煮饺子有话倒不出的尴尬局面,同时也可能会扼杀学生理解词义的创造性。吴老师没有忘记生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源泉,积极地将生活注入文本,将文本引向生活,调动学生原有的经验积累,使文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更加接近,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二 、 表演文本,加深体验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安排一个小组表演:鸟儿是怎么飞的。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设计,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是检查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的一种手法,而且还为下一个环节说说飞去的感受作了很好的情感体验上的铺垫,一举多得。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一些小小的偏差:
学生的表演把陆续的意思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但一群一群则没有很好的演绎出来(因为学生表演时从前到后都是一个接着一个,没有形成两个一群,三个一伙的场面)。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至少有两个:1、学生对一群一群还没有彻底的理解;2、就算学生理解了,可能也缺乏表现的技巧。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可利用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如果教师引导其余同学对表演作评价,找出表演中存在的缺憾,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对话共同探讨一群一群的表现形式,这样不仅解决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向学生渗透了一种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片断二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1、边听教师读第三自然段,边看图片;
2、听完课文,交流感知成果:鸟多、鸟蛋多、鸟窝多;
3、精读课文:文章是从哪里表现这三多的?
4、交流品味后指导背诵。
[反思]:
从宏观上来看,教师这段的教学设计得很清晰,目的也很明确:从整体感知→精读深思→齐读品读→积累语言,每步的设计都紧扣文本,注重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折射出老师对语文这门学科工具性的理解。我本来以为:当学生概括出三多之后,这一段的教学就行将结束了,没想到吴老师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要学生再读文字:从哪可以看得出三多?边读边想边划出相关的词来。的确,我们语文课学习的不仅仅是课文的内容知道文章写了些什么,更重要的还要学习课文的语言作者运用语言的方法。这才显示出真正的语文味。虽然,对象只是二年级的学生,但老师大胆而又巧妙的向学生渗透这种思想,培养这种能力是很有价值的。
从细节上来说,吴老师的一道练习题可谓是近心独运。在文中成了鸟的世界后面接上有的,有的,还有的
这个句式让学生填空。教师准确的抓住了文本中的空白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感悟鸟岛上鸟多的情景,既训练了句式,锻炼了语言,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句式教师没有孤立于文本而单独出示,而是将它放在文本的特定的语言环境当中,让学生融合着文本的.主流价值和意蕴自由地展开想象。这既是发散,而又是限制,说到底是一种不放纵的自主,那么学生所得到的结果也将是不涣散的多元。所以这样细节的设置体现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是深刻而到位。
片断三教学第四自然段
师:这么多的鸟蛋,带一个回家可以吗?
引导学生说出鸟对我们人类生活的作用。
师出示鸟类的相关资料,学生自由读后,教师范读一遍,用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的体验。
[反思]:
老师的这一问题不是心血来潮,认真阅读课文,我们可以发现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实际上已经渗透了这样的意思。教师作为作者的知音很好地理解文本的意图,所以在教学时并没有象前两个自然段那样,注重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积累、运用,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出示的资料,引导学生体会鸟儿对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用这样的方法代替对第四自然段的平淡说教,可谓事半功倍。这个教学片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执教者不仅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而且也没有放松对学生人文性的培养。学生浸润在语言和人文所营造的营养蜜水中。在这个浸润过程中,学生得到了道德文化的洗礼,精神文化的完善,情感文化的熏陶,时代文化的补充,技术文化的滋养,从而使学生逐渐形成有语文素养的人。
《鸟岛》教学反思2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踏上了青海湖鸟岛,请大家准备好摄像机,我们一同去看一看,玩一玩,把你认为最美的镜头捕捉下来。
(出示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生:自读这一自然段,拍鸟岛的美景。
(生自由活动后进行交流)
生:我拍到的是天空,蓝蓝的天空上,一群又一群的鸟儿陆续从远方飞来。
师:好美的青海湖天空啊!
(指导读好句子:一群一群的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
生:在我的镜头里,春天鸟岛的湖水在解冻,一块块的冰融化了,你们听,还有水流的声音呢!
(指导读好句子:天气变暖,湖水解冻)
生:我还拍到鸟儿们在湖边散步呢!
师:好悠闲,好舒服啊!
生:我拍到的'是一群鸟儿飞在蓝蓝的湖面上,多美呀!
生:我拍到的鸟儿正忙着呢:有的正在搭窝安家,有的鸟儿正在生鸟蛋,有的鸟儿已经孵出小宝宝了,正享受着天伦之乐呢!
师:好一幅“天伦之乐”图。你摄下的美景相信大家都会喜欢的。
(指导读:它们在这里筑巢安家,养育后代。)
……
师:刚才大家表现得都很好,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都仿佛看到了鸟岛上一幕幕最美的镜头。那就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美丽的“春天的鸟岛”吧!
(生齐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简析:
在这一个教学片段中,教师一改以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读,来交流读到了什么?还仿佛看到了什么?而是采用让学生“拍”的教学手段来组 ……此处隐藏13497个字……当的运用这两个词语。我寻思着原因,那天布置作用是在学生的美术课上布置,学生没有清楚,另外就应在语文课堂上布置,带给给学生句式,还要适当的激活生活情景,让他们有东西写。
《鸟岛》教学反思14窦桂梅老师指出:语文课堂永远要为学生的生命发展而奠基。提以不管低年级还是高年级,语文课都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鸟岛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课文,我的教学重点是抓整体感悟,抓读中感悟,学字学词,披文入情,指导学生在读中体会鸟多,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一、联系生活切入,拉近文本与现实的距离,抓整体感悟。一上课,我就对学生说:“我们古田著名的翠屏湖内景区都有哪些小岛啊?”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鸟岛、蛇岛和锁岛。”“鸟岛上最多的是什么?”“鸟”。一下子把学生的感知与课本拉近了。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说读懂了什么。由于课文有拼音,学生大都能独立阅读。读后有的说:鸟岛上的鸟真多,有的说:是鸟窝真多,还有的说:鸟蛋多。我又让学生连起来说:鸟岛上鸟多,因此鸟窝也多,下的蛋自然就多。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鸟呢?学生有的说,那里适合鸟生长,有的说那里有很多鸟爱吃的食物,还有的说那里没有鸟的天敌。还有的说,那里没有人抓鸟。最后老师总结,鸟岛是鸟的天堂,那里的人们都知道爱护鸟,鸟是人类的朋友。
二、读准确读流畅,读懂课文涵盖内容,抓披文入情。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这就是说,只有引导学生抓重点字词句,把课文读准确,读流畅,才能充分体验到文本所表达的内涵,只有“披文入情”才能“情动而辞发”。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品词品句,体味文本的景色之佳,情感之浓,文字之美。同时,我将朗读和理解词句溶于一体。通过看图演示、动作演示等方法理解词义。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进一步体会鸟岛上鸟的`多。用换词法加深“挨”的理解,通指导看图读懂“密密麻麻”的意思,从中感受到了鸟窝的多,再通过想象句,加深对“陆续”的理解。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体味文本的景色之佳,情感之浓,文字之美。
三、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展学生想象能力,抓语言训练。语文课就得要有语文味。在本课中,我将语言训练寓于读之中,说之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实实在在的语言训练。如:抓住了文本中的空白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感悟鸟岛上鸟多的情景,用“有的 ,有的 ,还有的 ”句式说话。让学生融合着文本的主流价值和意蕴自由地展开想象,既训练了句式,锻炼了语言,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课文《鸟岛》的课堂教学给了我不少启迪和思索。“以学生为本”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叶圣陶先生也早就提出,“学生犹如有机的种子,本身具有萌发生长的机能,只要给他以适宜的培育和护理,就能自然而然地长成佳谷、美蔬、好树好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懂得启发和唤醒,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如何激发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回顾整个教学中,学生动的多,思维比较活,但读出感情还有所欠缺,对生字的理解也欠主动,虽然当场都会读和组词,但有一部分同学却没有记住牢,规范书写强调不够,以至在听写时,有的写不规范,有的遗忘。同时评价性语言还不够丰富,语言应变能力也有待提高。还有一个同学,只会照写,让他开声读比登天还难,因此,我一直忍着不批评不发火,每节都而着性子提问他,启发他一有进步就表扬,这节课他终于读出了一点声音,会读准生字了。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此话一点不假。夸一夸,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就会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才能不让一个差生掉队。
《鸟岛》教学反思15《鸟岛》这篇课文写了礼貌中外的青海湖鸟岛春夏两季的景象和鸟类活动的情形。因为岛上的鸟多、窝多、蛋多,还因为那儿的鸟得到人们很好地保护,人们把鸟当做朋友,所以被称为“鸟岛”文章条理清楚,语句流畅,文字优美,很适合朗读、背诵。在教学本课时我,我以鸟岛的鸟很“多”这一突出特点为主线,尽量做到赏一节“真实、厚实、扎实“的语文课。
一、随文识字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提高学生识字潜力
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潜力是低年级教师的首要任务。而《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识字教学)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为了扎实有效地完成识字任务,到达“授人以渔”的目的,我努力采用多种形式,如:教学“筑”字,“密”的时候,我在学生理解了字义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牢记字形的方法,学生用“部件相加法”、“换部首法”来记忆字形,我就帮忙他们总结方法,让他们构成潜力。在整个字的`教学中都是在具体的语境中随文识字,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字与学词、学句互相促进。
二、采用了多元化的解词方法。
要想充分体会鸟岛的鸟很“多”,就得理解“各种各样、密密麻麻”这些词语的意思。我从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较好这一心理认知规律出发,运用多种生动活泼的解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各种各样”借助一张张记录不通种类的鸟儿的图片得到直观、深刻的理解;理解“一个挨着一个”“密密麻麻”采用画图法,老师画图,让学生体会。理解“窝里窝外,到处”让学生上台在鸟窝上画鸟蛋,结合画面理解。
三、以读促学,读为主线。
新课标中把低年级阅读目标中的“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作为首要目标,由此可见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都以读为主线,采取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一开课,让学生观看视频,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能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学完字词后,再读课文,抛出问题:为什么说这个叫海西皮的小岛会被人们称为“鸟岛”。之后自读二、三自然段,边读边划出写鸟多的句子,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交流品读各句写鸟多的句子。在品读时,鼓励学生读给同桌听,读给全班听,自读,齐读等各种形式,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诚然,教学总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回想这节课,我认为我有很多做得不够的。
1、对学生的品读引导还不到位,学生不能读出味道。由于时间安排不好,造成前松后紧。对“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和“窝里窝外。到处是玉白色的和青绿色的鸟蛋”两句的品读感悟不够,学生没法真正体会。对第二自然段的情境引读,没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不明白老师的意图,不会跟读。
2、对学生的评价过于简单,评价语不够丰富。县城的孩子学习主动性高,能说会道。我对学生的说不会及时的给予评价,因此调动不起学生的用心性,以致后半节课,举手的学生越来越少。
3、课上不注意倾听孩子的回答,对孩子回答错的地方不能及时纠正,如:有一个学生回答还有什么密密麻麻时说“十字路口的车一个之后一个密密麻麻”。车“一个之后一个”怎样行,就应是“一辆之后一辆”才对,由于不注意倾听,竟然没发现,没有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课后,团队老师提出才明白。
如果我再上这节课,我会在以上提到的地方努力去改善,让我的课堂更“真实、厚实、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