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月水火》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日月水火》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日月水火》教学反思1《日月水火》这篇课文采用象形字识字的方法,旨在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激发识字的兴趣。课文呈现了生活中常见的8个象形字,每个字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揭示了象形字观物取象、以象示意的特点。图片与汉字对照,便于学生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初步了解象形的造字方法,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教学重点为通过观察,发现图画与汉字的关系,认识“日、月”等8个生字。会写“日、田”等4个字和捺、点两种笔画。初步了解象形字的构字特点,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上完课后,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识字。利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如,生活识字。“日、月、水、火、山、石、田”这7个汉字与生活联系密切,有的学生学前已认识,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历,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些字,还可以让会认的同学教大家认读。比如“禾”,教学资源就在身边,我们班孩子都是农村的,课上展示学生课前拍的禾苗图片来帮助加深理解,调动了学生识字积极性。字理识字。借助图片,了解字义,识记汉字。本课图文对应呈现的8个象形字结构比较简单,在图片的'帮助下学生容易理解和识记。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发现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在图文对照中理解字义,结合字义识记字形,了解象形字的构字规律。如“日”,先出示图画,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接着出示汉字“日”,根据图片的意思知道“日”指的就是“太阳”,“太阳”也可以用一个“日”字来表示。教师分层教学,学有余力的学生搜集了解“日”字演变过程的不同字体,了解“日”字的演变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字义,识记字形,最后通过组词等方式,在运用中进一步理解字义。写字。教学时注意写字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动笔前先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注意写在格子中间,养成少用橡皮擦的习惯。结合“日、田、禾、火”的书写,认识笔画捺、点,教师先用卡片认识笔画并指导写法。“日”与“田”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它们在字形上的区别。“日”窄窄长的,上下一样宽;“田”宽宽扁扁的,上大下略小。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教师走下讲台,针对学生的书写,进行一对一指导,大部分学生书写认真、规范。
二、成功之处
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如学习“禾”字,学生课前拍禾苗照片。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学习生字时,教师仅指导学生认读、会写汉字,缺少对汉字的理解运用。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本课生字是典型的象形字也是生活中的常用字,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说说在哪里见过这些字,尝试组词说句子,在运用中进一步巩固识字效果。
《日月水火》教学反思2《日月水火》是第一单元第四课,图片实物对应象形文字,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着八个字的字义。通过这种象形字归类的识字方式,让学生初步理解汉字的一种造字方法。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为了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让学生乐于识字,主动识字。在引入日月水火四个字时,利用图文的结合,让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识字,让孩子们融入生动有趣的情境中,特别是图演变成汉字的动画过程,使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资源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从而激起识字的欲望,对学习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识字方法很形象也很直观。例如用《仓颉造字》的故事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根据太阳图引出日,月亮的形状引出月字,火的.图让学生认识火这个字。
书写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低年级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认真书写的习惯。在写字过程中,充分让孩子把小手画起来,小嘴动起来,眼睛认真看。老师在课堂中真正起到了引导者的作用。例如:火字教学中,刚好火的图片就是火字的样子,先让学生观察,书写时学生自然而然就明白如何正确书写。
不足之处亦有:
(一)时间的分配——不够科学。这节课识字、认读的环节,写字分配不够合理,学写生字应先让孩子在课本上描红。其实反映出的是教学重难点的把握还不到位,应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引导孩子认读和理解图与字之间、字与形之间的联系上。
(二)教师的语言——不够精炼,表现在串联语句繁琐、表情动作不够夸张饱满。折射出的是我对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还不够了解,还没有完全进入到孩子的世界,站在孩子学习的立场去思考我提问的方式和内容。教完这节课我最大的体会是内容“有但不精”:有模块化但不够精炼、有串联提升但不够精简、有纠正意识但不够精细。望今后能在对一年级孩子心理特点和学情掌握的更好的基础上,多听多看多思,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一年级学生最主要的就是纪律的养成,这节课学生的积极性虽然调动起来了,但是写字环节,部分学生写完之后就开始说话或者做小动作,这些不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加强调。
《日月水火》教学反思3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4个生字。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能按笔画记字形,能结合插图了解生字的意思。
2、认识3个新笔画:“横折钩”“竖钩”“横撇”;能按笔顺规则书写本课生字。
3、继续认识田字格,能依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
4、会读指定的词语。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分清“水”的笔画,按笔顺规则正确书写“火”字。
教学准备:
图,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思路:本课学习五个象形字,教学2课时,本课时重在感悟汉字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特点,建立汉字与实际物体的联系。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运用已有的知识学习两个生字,掌握学习生字的方法,向学生渗透一些汉字造字的常识,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能按笔画记字形,能结合插图了解生字的意义。认识“横折钩”能按笔顺律,依照田字格的范字书写。看图识字、联系生活实际,自主识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习惯。
教学难点:清楚工整的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抽卡片指名说笔画名称:一丨丿丶。
2、抽卡片开火车读字音: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二、学习 ……此处隐藏9710个字……>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状态,我在课前精心地准备了一些直观教具(投影仪、图片、实物)来表现汉字的音形义,便于学生理解。化解了教学难度,提升了学习兴趣。
三、分层教学,象形识字
“日月水火”这四个汉字,全班大部分学生都已经认识,但对“象形字”这个概念学生初次遇到的情况。在教学中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分层教学。先让学生观看“日月水火”四个字汉字演变的动画,学生从实物,到甲骨文到小篆,逐步到现在的方块字,对汉字的演变有了一个整体的认知,对象形字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这个环节的设计,也给学生提供了练习说话的媒介,如 “日像什么?”“月像什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深入认识了象形字,并且初步体验了象形字的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逐渐放手,还原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合作中实践探索、学习新知。学习“山石田禾”时,先让学生看象形字,猜一猜它表示的是什么事物?再让学生观察图画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再认识现在的方块字。样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猜到的和看到的对上了时,他们会获得成功的喜悦。在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字和图片时,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规律——字和图的相似处。学生不仅很容易记住,以后遇到这类字也会用象形的规律来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新生字的强烈愿望。
在我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作为低年级老师我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倾听的习惯、积极思考的习惯、有序且认真观察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等、语言表达的能力、小组合作的能力、想象能力、积累的能力等。在课中及时提醒学生按要求做,用及时恰当的评价激发每一名学生,保护他们的自信心、好奇心。常规训练形式要多样化、趣味化。教完高年级,再教低年级,语速要调整,让学生听清,听懂。
《日月水火》教学反思14学习本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了兴趣,就会有学习的动力。现在的学生识字量很大,简单的字都会读,在学习《日月水火》这篇课文中,面对大部分学生都熟识的生字进行教学时,主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在趣味故事中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认识象形字;
第二、在了解象形字构字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学习兴趣转化为探究动力,推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从而发现构字规律,产生识字兴趣。
二、利用直观教具帮助识字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状态,我在课前精心地准备了一些直观教具(投影仪、图片、实物)来表现汉字的音形义,便于学生理解。化解了教学难度,提升了学习兴趣。
三、分层教学,象形识字“日月水火”这四个汉字,全班大部分学生都已经认识,但对“象形字”这个概念学生初次遇到的情况。在教学中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分层教学。先让学生观看“日月水火”四个字汉字演变的动画,学生从实物,到甲骨文到小篆,逐步到现在的方块字,对汉字的演变有了一个整体的`认知,对象形字有了更深的认识。
同时,这个环节的设计,也给学生提供了练习说话的媒介,如“日像什么?”“月像什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深入认识了象形字,并且初步体验了象形字的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逐渐放手,还原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合作中实践探索、学习新知。学习“山石田禾”时,先让学生看象形字,猜一猜它表示的是什么事物?再让学生观察图画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再认识现在的方块字。样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猜到的和看到的对上了时,他们会获得成功的喜悦。在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字和图片时,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规律——字和图的相似处。学生不仅很容易记住,以后遇到这类字也会用象形的规律来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新生字的强烈愿望。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低年级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倾听的习惯、积极思考的习惯、有序且认真观察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等、语言表达的能力、小组合作的能力、想象能力、积累的能力等。在课中随时提醒学生按要求做,用及时恰当的评价激发每一名学生,保护他们的自信心、好奇心。
五、不足之处
1.常规训练形式要多样化、趣味化。
2.教完高年级,再教低年级,语速要调整,让学生听清,听懂。
《日月水火》教学反思15在《日月水火》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认为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我用画古字“日”并让学生猜的方式将孩子的注意力自然而然的引导至图和字这两个重点上来。接着我设计了三个环节——“猜一猜”学习“水”、“火”;“连一连”学习“山”、“石”、“禾”、“田”;“找一找”学习找汉字的好朋友即组词。三个环节逐步推进、难度也逐步升级,一方面让孩子产生兴趣,另一方面也让由易到难、由扶到放的教学思路初步实现。
(二)模块教学整合学习内容。
从带领孩子感受由图到文再到字的汉字演变,体会汉字的象形魅力,再到逐渐引导孩子自己发现图文结合感受汉字形义的联系,在逐步发现中达到记忆的效果、体会汉字的形体美。比如在教学“日”“月”时,我通过提问“看看图和字有什么相像的地方?”引导孩子关注汉字的形体和演变;而接下来在教学“水”和“火”时,我就用“请你猜一猜”的方式让孩子通过观察图片和古字来产生联想。
(三)随堂纠正重视习惯培养。
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练习写字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写字姿势的纠正尤为重要。所以在每一次示范写字后、孩子提笔写字前,我都会让孩子跟着我念一遍口诀,比如“头正、身直、臂开、足安”等,每念一句就要跟着做到一步。在孩子们练写过程中,我便挨个纠正他们的坐姿和握笔姿势,一边纠正再一边念口诀,这样孩子们就逐渐明白了每一句口诀后我应该做到什么地步,自然而然就加深了印象,也为以后养成良好的读写姿势打下基础。
当然,不足之处亦有:
(一)时间的分配——不够科学。这节课识字、认读的环节花了二十分钟,写字留给孩子二十分钟,学写了三个生字。这样的时间分配对一年级来说并不科学,应该是预留十到十三分钟让孩子们学写字。其实这反映出的是教学重难点的把握还不到位,应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引导孩子认读和理解图与字之间、字与形之间的联系上。(二)教师的语言——不够精炼,表现在串联语句繁琐、表情动作不够夸张饱满。折射出的是我对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还不够了解,还没有完全进入到孩子的世界,站在孩子学习的立场去思考我提问的方式和内容。比如在教学“水”时,为了让孩子读准第三声的音,我说:“像我们坐过山车一样下去再上来。”并且用手势表示了一下,我原以为这样孩子们就能懂了,但是后面的孩子其实根本没有看出来我在干什么,因为我的动作还不够夸张不足以引起他们的重视和理解,应该表示“下去”和“上来”的动作幅度再大一些。
总而言之,教完这节课我最大的体会是内容“有但不精”:有模块化但不够精炼、有串联提升但不够精简、有纠正意识但不够精细。望今后能在对一年级孩子心理特点和学情掌握的更好的基础上,多听多看多思,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