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8 10:31:04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集锦15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集锦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会认“庐”等9个生字,会写“吴”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的实物投影。

2.课件。(瀑布映衬青山、飞流直下的情景)

3.生字卡片。

第 一 课 时

(学习《望庐山瀑布》)

情境导入 ,理解诗题

1.(投影展示插图)老师以优美的导语 ,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同时随机讲解“香炉”“庐山”等词语。

2.理解诗题,认读生字“庐”“瀑”。(注意“瀑”的读音)

3.齐读诗题。

吟诵感悟,想象画面

1.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桌同学听。

2.结合插图思考:诗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物?

3.伙伴之间交流,老师随机点拨。

4.组织交流或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进行指导,结合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紫烟”“遥看”“飞流直下”等词语。

5.老师小结:诗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着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产生了一种想象──这飞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一样!(学生齐读后两行诗句)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图文对照,熟读成诵

1.让学生看图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2.练习背诵,可同桌之间互相背。

巩固生字

出示“庐”“瀑”“炉”“疑”,用卡片检查学生认记情况,用组词的方式理解字义。

学写生字

1.出示下列要求会写的字:炉、银、烟、流。

2.启发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记忆字形,老师点拨。

3.重点指导“流”字。(提示:“流”右边的上半部分与“云”的区别,右下部分三笔之间的间距要匀称)

4.学生先观察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第 二 课 时

(学习《绝句》)

复习导入

1.小组比赛背诵《望庐山瀑布》。

2.填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说说诗人杜甫。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生字表的拼音读准字音,再读正确、读通这首诗。

2.同桌互读。

3.指名朗读,齐读,注音纠正读错的字音。(如“行”不读xíng;“泊”不读pò)

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思考:画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树,黄鹂,天上飞的白鹭,山上的积雪,江面上的船)

老师在学生回答后板书:黄鹂白鹭雪船

2.看图思考:诗人是站在哪里看到这些景物的?(结合理解“窗含”“门泊”两个词语的意思)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先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根据学生的提问师生一起答疑)

4.看图读课文,想象诗人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让学生带着感情再读课文)

活动激趣,记诵诗句

1.找对应的词语,老师读一个词语,要求学生找出与它相对应的词语。(如两个—一行黄鹂—白鹭翠柳—青天窗—门西岭—东吴千秋雪—万里船)

2.师说生读。(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相对应的诗句)

3.读词连诗。(老师出示诗中任意一个词语,学生背出相对应的诗句)

4.情境背诗。(让学生扮演诗人,指点画面上的景物吟诗)

5.集体背诵。

识字、写字,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要求认识的字“鹭”“含”“岭”“泊”“吴”,引导学生交流记字方法,练习组词语。

2.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吴”“含”“窗”“岭”“鸣”“绝”“泊”“柳”。

3.启发学生说说自己记忆方法,识记字形。

4.重点指导“窗”与“柳”的笔顺。

5.老师范写。(注意把字写美观,提示容易写错和不容易写好的字)

6.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

7.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第2道填空题。

课外延伸

回家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试着背一背。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学生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挖掘积累:

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图片导入:

出示课文插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

(板书课题)

先来学习《草》。

〖对话平台

一、自学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二、感悟

1、自由读古诗,思考:

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

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岁:可问学生几岁了,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 ……此处隐藏15011个字…… 深情厚谊 汪伦

踏歌声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4

学习目标

1、根据新旧字的联系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

2、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理解、感悟古诗,感受优美的春景,能说出“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结合插图,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古诗。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理解、感悟古诗,感受优美的春景,能说出“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13个字,会写6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学了前面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怎样?(指名说)

2、 古代的人也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今天我们将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 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4、 下面我们学习第一首古诗,谁能读一读?

二、初读感知。

1、 老师感悟。

2、 学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3、 分小组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4、 谁能勇敢地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听?

三、再读感悟。

1、 课文插图。

你看到了什么?诗中哪里讲了鸟?读给大家听听?哪里讲了花?用诗句来告诉我们。

2、 这么美丽的画面,大家一定很喜欢吧?那该怎样读这首诗呢?

3、 指导朗读。

四、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 把眼睛闭上,听老师读古诗。你眼前浮现出了什么?

2、 指导背诵。

五、扩展活动:

这么美丽的画面,拿出你们手中七彩的笔,画出七彩的春天吧。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能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

1、 小朋友,今天老师为大家带了一个谜语,请大家听清谜

面。

2、 这是什么?

3、 大家经常放风筝吗?觉得有趣吗?

二、揭题

1、 出示课文插图

2、 诗人高鼎把它们写进了一首诗中,我们来读一读。

3、 板书课题,读准“村”。

三、初读感悟。

1、 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 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3、 指名读,齐读。

四、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1、 看图,几个小伙伴在干什么?大家看诗中是怎样写的呢?

2、 全班齐读。

3、 看看图中的景物怎样?

4、 诗中是怎样写的呢?

5、 小伙伴在这么美的风景下放风筝,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写成了一首富有情趣的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五、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 师配乐朗诵,小朋友闭上眼睛,再说说刚才仿佛看见了什么?

2、 看图背诵,全班齐背。

六、扩展活动

有条件的同学可小组合作制作风筝,开展放风筝活动。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领悟“诗人借景抒情,对大自然神奇、伟大的赞颁,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句,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4、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望庐山瀑布》

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

1、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是唐诗。

2、预习中哪些诗句读懂了,哪些还没读懂,并划下来。

三、读《望庐山瀑布》

把下面的字音读准:

庐紫川

四、出示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理解诗意

1、提问:

这首唐诗是谁写的?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知诗人。

2、“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他在游庐山时观赏了瀑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二步:解诗题。

3、读一读古诗,弄懂诗句的意思: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三步:明诗意。

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日照香炉生紫烟:

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

遥看瀑布挂前川:

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

飞流直下三千尺:

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疑是银河落九天:

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6、学习有关的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绝句》

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

三、读《绝句》

把下面的字音读准:

鸣行泊

四、出示第二首古诗《绝句》,理解诗意

1、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

2、《绝句》是什么意思?因作者兴到笔随,未事先拟题,于是以“绝句”标题,解释“绝句”。

3、读一读古诗,悟懂诗句的意思:

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⑴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自鹭上青天。

重点理解:

黄鹂:鸟名,也叫黄莺。

鸣:叫。

翠柳:翠绿色的柳树。

从“翠柳”一词可以看出是什么季节?

春天。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吃鱼虾。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说句意:两个黄鹂在翠绿色的柳树上鸣叫,一行白鹭飞上蔚蓝色的天空自由飞翔。

⑵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重点理解:

窗含:从窗口看到。

含:包含在里面,存在着。

西岭:指草堂西北的岷山。

千秋雪:指千秋万代积累下来,终年不化的积雪。

千秋:时间很长。

泊:停靠。

东吴:指江苏一带。

万里船:船要行万里路。

说句意:从窗口可以看到巍巍的岷山上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靠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

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集锦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