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简史》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类简史》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类简史》读后感1作者在第六章后半部分论述了想象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我们的各种法典条例是想象。
作者用标致汽车公司的例子说明“公司”也是出自于想象,是虚构出来的概念,之所以能够相信公司的存在,是因为董事会这么相信,公司请的律师也这么相信,办公室的同事这么相信,银行人员也这么相信,所有人都这么相信。想要解决到现有的想象,就必须想象出更强大的东西才行,这就是社会的发展。本章最后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身为人类,我们不可能脱离想象所构建出的秩序。
每一次我们以为自己打破了监狱的高墙,迈向自由的前方。其实只是到了另一间更大的监狱,把活动范围稍稍加以扩大“,当你真正地意识到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的想象,你的钱是想象,你信仰的宗教是想象,你打篮球遵守的规则是想象,你的亲密的人是想象,就连你自己都是想象,或许你能感受到一点点不同?释怀?自信?抑或感觉有趣?或者其他感觉?在高中的时候,自己也曾想到这些,也曾认为自己以后的生活会是自由的,但却不知觉已经忘却自由的概念,为身边所有想象的秩序所禁锢。
第八章,历史从无正义,”不管是自由人/奴隶、白人/黑人、富人/穷人,都只是虚构的想象所建构出来的。然而历史的铁则告诉我们,每一种由想象建构出来的秩序,都绝不会承认自己出于想象和虚构,而会大谈自己是自然、必然的结果。举例来说,许多赞成奴隶制度的人就认为,这是自然现象,并不是人类所发明出来的一种制度“、”如果你问一个白人至上主义者为什么赞成种族阶级制度,他几乎一定能跟你滔滔不绝地来场伪科学讲座,告诉你不同种族之间本来就有生物学上的差异。
比如说,白人的.血液或基因就有什么特殊之处,让他们天生更聪明、更有道德感也更勤奋“,但是事实证明,很多自己认为理所当然的想象都是放屁,所以当别人试着给你灌输思想的时候,你就当他们在放屁好了,听个响就过了,最终要有自己的对于事实的理解与认知,坚定自己的立场。”正义“,这里在我看来不如说是”公平“,历史从无真正的公平,这点我始终相信。
第十九章,生命的意义部分,让我对于生命的意义又有了不同的思考。简单来说,生命的意义就是让自己快乐,这个和我之前的认知符合。对于快乐,作者又把我的思考领入了另一个层级。什么是快乐呢?”快乐不只是“愉快的时刻多于痛苦的时刻”这么简单。相反,快乐要看的是某人生命的整体;生命整体有意义、有价值,就能得到快乐。快乐还有重要的认知和道德成分。价值观不同,想法也就可能完全不同,例如有人觉得养小孩就像是个悲惨的奴隶,得侍候一个独裁的小霸王,但也有人觉得自己真是满怀着爱,正在培育一个新的生命“,”生活有意义,就算在困境中也能甘之如饴;生活无意义,就算在顺境中也度日如年“。
不论是你想要实现什么,最终你获得的感受都是想象的错觉。人类的生命从纯粹科学的角度来看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就像我们常说的,谁死了地球还不是照样转?哪怕有一天人类灭绝了,宇宙还是该怎么运行就怎么运行。所以我们对于生命的意义的理解,也都是想象。所谓的快乐,就是让自己的价值观被集体的价值观所认同,换句话说就是让自己的想法尽量和身边的人的想法一致,这样觉得得到了认可,觉得生命有意义,从中得到快乐。”这个结论听起来似乎很叫人难过。难道快乐真的就只是种自我的欺骗吗?“
我想现在是的,设想某一天地球上只有你一个人类了,没有价值观的束缚,没有他人的舆论压力,没有法规的约束,你现在所能想到的快乐是不是完全都没有意义了呢,因为在那时自我欺骗已经得不到快乐了,并没有人在乎你,也不会有人管你。
以上提到的部分让我有了一些延伸的思考,其他没提到的章节也很耐读。本书能够让人重新审视人类,对生命的意义加以深入思考,对人类的发展也有所警戒,实为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人类简史》读后感220xx年,AI人工智能几乎成了各行各业热议的“关键词”,在金融领域,Fintech科技金融的热度也是居高不下。无论AI还是Fintech,都是科技与人文的融合,都代表着科学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作为金融领域从业人员,面对科技兴盛之下的经济形势变迁以及随之而来的金融改革与创新,急需一种全新的视角与方法论去思索和解释这些新问题、新挑战的价值内核与应对之策。前段时间,总行开展“三长荐书”活动,行领导推荐了以色列青年学者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丛书,该丛书从历史入手,展开了一场关于人类文明进程从过去到未来的宏大叙事,人类如何演化而来、人类如何影响自然、创造世界,科技又将如何引导人类未来的方向等等,都在尤瓦尔生动丰富且融合了多重学科知识的记叙中娓娓道来。书中看似戏谑实则犀利的观点,为我们重新认识世界、思考人类价值以及未来方向提供了一种别致的分析角度。
常怀敬畏之心,顺历史潮流而上。按照尤瓦尔的记叙,在好几百万年的时间里,人类与任何其他动物没有区别:在智力或生存方式上与某匹狼、某个长毛象没有区别,都是野外活动、既追逐食物又被天敌追逐;在对自然的影响力上没有区别,好几个人类群落的聚集也不会在地球上留下任何印记,但一场自然灾害就可能让人类绝迹。但是从7万年前的认识革命开始,我们的人类祖先突然有了非凡的认知能力和智力,迅速地与其他动物拉开差距并占据食物链的顶端,成为“智人”,开始主宰自然和其他动物的生死;近现代的科技革命更是让“智人”不再满足于“人”,而向着永生的“神”奔去,“智人”中的一小部分精英分子看来又要迅速地与绝大多数普通“人”拉开差距并占据永生的地位,开始主宰同类的命运。尤瓦尔对这样的发展路径表达了不认同和担忧,力量的'强大磨灭了人类对于自然的敬畏之心,历史应顺流而上,人类更应常怀敬畏之心。
敬畏之心能让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怀有感念与尊重。无论是自然环境、生活环境,还是历史发展阶段与社会状态,都应常怀敬畏。对于前者,大到国家的森林保护与污水治理,小到个人的低碳环保与垃圾分类,一点一滴都是对自然的尊重与回馈;对于后者,则更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独有状况,我们每一个个体都处在特定的历史发展大潮中,每个人的社会状态都是独一无二的,要顺应历史而上,更要有敬畏之心。具体说来,在中国当下,社会变革加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党内部反腐加压,执政能力、执政水平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党员个人觉悟与素质要求亦在不断提高。无论是作为金融从业人员,还是党员干部,我们都应当更为严肃、更为认真的紧跟当下经济政治局势,积极地学习和适应最新的方针、政策,去了解和认同其中的原理和背后的动因,并积极地实践和落实。在此过程中,我们不仅应对心中的信仰保持敬畏和忠诚,还应深刻认识到个人在历史潮流中的作用, ……此处隐藏4234个字……6
其实很早很早就听说过这本书,听很多人推荐它,说很值得一读,一直想读,直到现在才真正读完,感受还是很多的,所以想记录下来,跟大家一起分享,同时也推荐大家也去读一读,真的不错!
拿到这本书的第一感觉是,哇,好厚(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我一样,不喜欢度很厚很厚的那种书),内心发怵,觉得可能读不完,于是没有马上开始读,就安静的放在那儿,每天下班,会看一眼,但是没有去读......,直到后来有机会去无锡图书馆,才能好好静下心来读这本书,一读就欲罢不能了,一直看了一个下午,后来就一直断断续的读,直到昨天才读完。
这本书有点颠覆我的有些观念,可能是我才疏博浅吧,有些观点还真是让我大吃一惊,比如里面说,进入农业社会其实是一种退步,因为在采集社会,大家四处迁徙,不用担心吃住,过得也开心,疾病也少些,说的确实有些道理,但是也不能说就是一种退步哈,可能要辩证地去看。
这本书讲的是人类的发展史,其实更多的讲到了社会历史的发展,从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再到科技革命,一步一步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产生的一些问题,还讲了社会的历史,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等等。了解了这些之后,你会发现,世界原来那么大,那么丰富多彩,而自己却局限在自己的角落里,自怨自艾,实在狭隘。
书中有一观点让我又开拓了视野,那就是,人类社会的简历,就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建立起来的.,比如古代的神话,西方的宗教等等,都是讲一个故事,然后大家都相信这个故事,于是就形成了一种制度约束着大家,这个观点很神奇,想想也确实如此,很多东西只有你相信了,你才会去听,会去做,会去遵守。所以你的思想是自由的,你需要选择你觉得正确的去相信,不必要被一些所谓对的观点束缚,让自己的思想和灵魂变得迷茫。
读了这本书后,我了解到,原来人类能够从那么多生物中脱颖而出,成为地球的霸主,代价也很惨痛,多少珍稀的物种遭到了灭绝,包括我们的同类,比如尼安德特人,人类在征服地球的过程中,澳大利亚当时24种体重在50公斤以上的动物中,有23种都惨遭灭绝,18许多比较小的物种也从此消失。类似澳大利亚这种生物大灭绝的事情,在接下来的几千年不断上演,成千上万的珍稀生物种永远的消失在地球上,实在令人痛心,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就是希望有更多人了解史上第一波和第二波物种灭绝浪潮,知道智人已经害死了多少物种,才会更积极保护那些现在还幸存的物种,否则最后,这场人类洪水的唯一幸存者可能只剩下人类自己,还有其他登上诺亚方舟但只作为人类盘中佳肴的家禽家畜。
看着这些可爱的动物,是不是由衷的想要去保护他们,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永远有一颗想要保护他们的心,并且将这种观点传达出去。
这本书还写到了我们平时食用的家禽家畜,其实一开始他们是自由自在的,只有物竞天择,不会像现在这般被圈在一个比自己身体还小的笼子里任人宰割,自从人类开始圈养牛羊鸡这些动物后,如今通过先进的技术,这些动物被拼命的复制,从种族繁衍的角度来看,这些动物确实是成功的,但是从他们的生存环境来看,恐怕他们宁愿种族惨淡,我这么说,看得人可能会觉得有点莫名其妙,只是大致的观点,书中描写的很详尽很生动,让人看后,都想做素食主义者了。
总之书中还有很多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不论对错,总归能带给人思考和启发,需要辩证的去看待。
太久没有写东西,现在再来写写东西着实有点费劲,但是后续慢慢会多起来的,也期待你来和我一起交流讨论。
最近还慢慢爱上了翻译,哈哈哈,所以把人类简史的简介翻译了一下,留在这里做一个小小的纪念吧。
《人类简史》读后感7赞一下翻译。
国外社科的中文译本我也看过几本,比如《万历十五年》、《枪炮、细菌与钢铁》等,但这本《人类简史》我觉得是翻译得最好的,用词贴切,符合中文表达习惯。另外,根据译者在前言里所说的,作者在写这本书时候,针对不同国家都量身定做了一版,所以中文版里作者屡屡提及中国的相关史实,这让我读起来感觉很亲切。
2.总结一下这本书。
(1)认知革命。最开始智人和其他人种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在7万年前,智人迎来了认知革命,这场认知革命让智人获得了虚构的能力,也就是说故事的能力,这种能力能够让智人大规模组织起来,走出非洲,横扫世界。
(2)农业革命。智人进一步繁衍,在一些地区,原有的狩猎采集模式已经无法提供部族需要,因此出现了定居和农业。农业产生了剩余的粮食,养活了官员和专业人士,政府和贸易系统出现了,宗教也从泛神论走向了多神论和一神论,也就形成了文化。宗教、帝国和贸易三个想象的秩序,进一步组织起更大的智人群体。值得指出有两个:①从狩猎采集到农业生产不是必然的,如果光靠狩猎采集就可以活得很好,就不需要农业。②农业革命是一场骗局,农业革命后人类的总量确实变多了,但是大多数人不得不从事劳动生产才能生活,个体生活反而变差了。农业社会是一个零和游戏的社会,只有通过兼并,国家和社会才会强盛,我认为马尔萨斯陷阱也是零和游戏的产物。
(3)科学革命。以工业革命为序幕的科学革命,打破了零和游戏。科学技术发展了新的能源和材料,把社会蛋糕做大,人们开始相信明天会更好,愿意投资“明天”,因此出现了资本主义。这个时候开始了人文主义宗教,也就是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演化主义(纳粹人种论)。帝国、资本主义和科学技术,一同改变了世界,在整体上提高了全人类的生活,并形成一个由民族主义和经济连接成的全球性帝国。但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是,资本家愿意把利润拿出来进行投资,招募更多的`人,生产更多的利润。然而现实却不是这样。(引用马前卒同志的公式,对于每个企业来说,产品价格=利润+工人工资+非人工成本,这里非人工成本就是其他公司生产的产品价格。因此对于全球公司来说,公式就变成了产品价格=利润+工人工资。也就是说,工人工资永远买不完产品,因此就会出现产能过剩,到一定程度也就是经济危机。因此出现共产主义思潮,把利润分给工人。)
(4)未来。世界总的方向是一体化,原子弹的威慑也足够大,战争的成本越来越大,收获越来越小,总的来说是和平富裕的,但人类社会也存在严重的不平等。人类现在已经掌握了改造自己的技术(生物工程、基因工程、仿生工程、人工智能等),未来人类将改造自己成为神。我想到那个时候人应该会更自由,更富裕更平等,有望进入共产主义。很期待《未来简史》的论述。
3.和《枪炮、细菌和钢铁》(简称《GGS》)的比较。
这两本书都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畅销的人类历史书籍,《人类简史》的作者也在最后特别致谢了《GGS》的作者。这两本书有相同也有不同,《GGS》主要论述了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它的论述和《人类简史》中“农业革命”相关章节一致。所不同的是,《人类简史》还说了更多的故事,农业革命只是一部分,而《GGS》只专注于农业革命,毕竟农业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当今世界格局。另外要说的是《GGS》对于观点的论述十分严密,这让我看到人文学科的逻辑性绝不亚于理工科。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从认知革命来叙述整个人类社会的形成、发展,对社会运转做了解释。翻译也很给力,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