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5-09-20 17:24:11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汇编九篇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汇编九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2、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意愿,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形成线段的表象。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受,认识线段。

1、如果要把线段用图表示出来,它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象一下线段的样子。

2、(课件出示线段图)线段是什么样子的? 师根据学生描述介绍端点。

3、学生完整描述线段的特征。

4、再次闭上眼睛,在脑子里记住线段的样子。

5、这是刚才的线段,(课件逐步演示旋转)它变了,现在还是线段吗?为什么?你们发现了什么?

6、师:是啊,不管方向怎么改变,只要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它就是线段。让我们来看看下面那些是线段。(学生辨别线段)

7、(隐去非线段,留下线段)这些都是线段,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8、师小结过渡。

二、回归生活,体验线段

1、我们的生活中藏着许多线段。(尺)你们看,这把尺的一边,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这两端是它的两个端点。这把尺上还有线段吗?

2、(数学书)你能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找到线段吗?同桌互相指一指。

3、黑板上有线段吗?谁把它找出来?

4、直尺、数学书、黑板的每一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生活中的线段可多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小朋友两人一组,你指给我看我指给你看。

5、全班交流。

三、实践操作,感悟画法。

1、生活中的线段太多,我们说也说不完,能不能想个办法把它画下来呢?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来画线段?为什么?

2、请小朋友选择你喜欢的工具,自己试着画一条线段。

3、交流。你是用什么工具画的?(指名演示画线段)你是怎样画的?

4、谁也是这样画的?你们是用什么工具画的?

5、谁画线段的方法和他们不一样?

6、师:我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合适的工具来画,在这么多工具中,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

7、师:尺子是我们常用的画线段工具,用尺画线段,不仅画得好,还特别方便,尺的`用处可大了,将来我们还可以用它来测量、设计图纸。

8、学生用尺任意画不同的线段。全班评议、欣赏。

四、多种方法,深化认识。

1、(出示纸)你能用纸折出一条线段来吗?试试看。

2、交流。你折的线段在哪里?谁折的线段比它长(短)?

3、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围起来,还能拼成我们认识的图形。这些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学生数一数,填一填。)

4、反馈。猜猜看六边形由几条线段围成?七边形呢?你怎么知道?

5、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线段吗?

6、师:一条线段看起来不起眼,很单调,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能围成我们认识的各种图形,许多线段还能组成很神奇的精美图案。(欣赏)

7、漂亮吗?我们也来试一试,画一画,做一名小小设计师。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并动手操作,能正确辨认照片分别是从什么位置拍摄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辨认照片分别是什么位置拍摄的,体会不同方向观察对象形状的变化。

2、能正确辨认以正面、侧面、上面观察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活动1

1、事先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人行道上观察从面前开过的汽车,先看到什么?最后看到什么?观察周围的社区或村庄,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画面怎样,从高楼上或山顶上观察地面的景物,看到地画面是什么样的。

2、师:同学们都很注意周围的.事物,如看从面前开过的汽车,从不同位置观看附近的社区和村庄,同学们都有体会,我们交流一下。

3、师:刚才同学们交流了很多观察景物的实际体会,现在请打开课本第58页的上半部分。

从①②③三个不同的位置,拍摄了天安门广场的三幅照片,请你辨认一下,各是从几号位置拍摄的。

先个人思考,再与同伴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活动2

1、师:根据同学们的体会,同一个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现在请同学们看“练一练”第一个问题,先想一想,再用小立方体搭一搭、看一看。

2、与全班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师:两辆汽车从摄影师面前开过,摄影师自拍摄了以下三幅照片,请大家在○内标出摄影师的拍摄顺序。

与同伴交流,说说你的想法。

师:因为两辆车以摄影师面前开过的,先看到什么?(车头)再看到什么?(车身)最后看到什么?(车尾)

4、P58、试一试

a、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懂从空中拍下的照片,说一说图中有哪些物体。

b、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吗?

c、先尝试解答第(1)题第(2)题,并与同伴说一说理由。

d、师用模型验证,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想像。

三、活动3

P59、1、连一连

先独立观察、填写,再用相似的实物摆一摆、验证。

P59-2

审题、填写

全班汇报交流想法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2.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3.知道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及读写法,学会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简写和略写乘号.

4.使学生学会应用字母公式求值.

教学重点

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公式;根据字母公式求值.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乘号的简写和略写.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一)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明根据什么.

18+34=34+□

(35+55)+45=357+(□+□)

35×□= ……此处隐藏4587个字……

二、问题摆现,体会计算多样.

(一)教学“8+?”

1.根据问题,同学自己思考.

2.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出示图片:说一说1和说一说2)

(二)比较

1.计算对比

9 + 6 = 15

8 + 6 = 14

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收获吗?我们再看几组,先计算,如果有收获请你验证你的想法,

如果没有,请你继续总结.

2.口算

9+9 = 9+8 = 9+7 = 9+6 =

9+5 = 9+4 = 9+3 = 9+2 =

8+9 = 8+8 = 8+7 = 8+6 =

8+5 = 8+4 = 8+3 =

3.小组交流心得.

4.全班交流小结.

9加几就减1,8加几就减2.

5.反馈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快.(说一道,算一道,并说算的方法)

8+8 7+8 8+4

5+8 8+6 8+3

8+5 2+8 4+8

8+7 9+8 8+9

3+8 6+8 8+2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一)出示图片:摆一摆,算一算

(二)出示图片:蝴蝶

(三)出示图片:蜻蜓

(四)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寻找蕴含的数学问题(如:种树问题、游戏问题、银行问题),

选一些挑战性问题大家进行讨论,并加以解决,使之深刻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四、课外研究.

7+( ) 6+( )

有什么办法计算更快?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学,了解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教学难点:

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3分)

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二、自主学习(5分)

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23--24页。

(1)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2)认识算盘。算盘上的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我们选定一档作个位(做个记号),从这一档起向左数,就是十位、百位、千位、万位,这与整数的`数位顺序完全相同。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有数。计数时要拨主靠梁。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在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拨珠靠梁,就分别表示几十、几百、几千、几万,“0”用空档表示。

(3)计算器的认识。找学生说一说你知道计算器有哪些功能键?

2、学生自主学习教材26页例1。

3、尝试训练:825-138=26×39=312÷8=

4、学生自主学习教材26页例2。

5、学生汇报交流。

6、教师强调并小结。

三、自主练习(8分)

师:通过刚才的自学,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下面我们来进行自主练习,看谁把今天的知识学的,最棒!

1、用计算器计算。

55846+7646=13027-8934=66280×23=

6908×37=111111111÷9=395412+10589=

2、小组汇报。(抽签汇报,可以选择口头展示或黑板展示等)

3、教师强调小结。

四、当堂检测(发试卷)

师:同学们,我们再接再厉,用的成绩来结束今天的学习,好吗?那下面我们进行课堂检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正确!

五、评价总结(4分)

1、教师面批3人左右,然后小组内交流答案,自批,统计正确率;

2、小组汇报完成情况。

3、教师总结错题的类型,再次精讲。

4、学生谈收获和自我评价。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P7071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算法的过程,会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

2、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挂图,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图中的.两位小朋友正在干什么?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搜集到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二、自主探究

谈话: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现在我们先来一起解决其中的两个问题。

1、解决小女孩要跑多少米的问题

⑴问:求小女孩要跑多少米怎样列式?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算式。

⑵谈话: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怎样计算4002,结果是多少?再在小组里交流。

⑶班级交流。

谈话:谁来给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学生说出算法,教师板书。

2、尝试解决小男孩要跑多少米的问题

⑴问:怎样列式?

⑵谈话: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结果是多少?

⑶小组讨论交流算法。

⑷班级交流,总结算法。

3、小结,问:观察上面两题的乘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揭示课题。

三、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1

先让学生一组一组地算,再比较每组中两道题算法上的联系,从而促进算法的有效迁移。

2、想想做做2

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回答,再移动卡片,学生抢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每组的三道题之间的联系。

4、想想做做4

引导观察图意,搜集信息,明确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5、想想做做5

出示图画,引导搜集信息,明确要求问题。

问:沿着四周走一圈是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班级交流评讲。

6、想想做做6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中插图,搜集图中的信息。

独立思考,解答题目。

小组交流后指名汇报,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全课总结

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又是怎样学道这些新知识的?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汇编九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