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教案

时间:2025-10-09 17:24:14
中班音乐教案范文汇编八篇

中班音乐教案范文汇编八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音乐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1、学习在有伴奏的情况下独立地唱准曲调,养成喜欢在集体中歌唱,也喜欢独立地在大家面前表演的习惯。

2、探索与歌词内容相一致的歌表演动作,并练习合拍地表演。

3、初步学习与同伴商量,分配角色,并一同合作、协调地进行歌表演。

活动准备:1个茶杯、1张凳子。

活动过程:

1、用简单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小朋友帮爷爷奶奶做了什么事?他为什么要帮爷爷奶奶做事?爸爸妈妈怎么夸奖他的?幼儿回答后,教师整理、加工成歌词朗诵给大家听。

2、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吐字要清楚,让幼儿听清歌词。

(2)幼儿跟随教师按节奏念歌词。

(3)幼儿跟随教师轻声学唱。

3、引导幼儿为歌词创编动作。

教师鼓励幼儿根据歌词自己想动作,并能边唱边做出来。幼儿做动作时,教师不做,以免幼儿模仿,限制了他们的创造性。

4、学习与他人合作进行歌表演。

(1)教师和个别幼儿分角色表演。教师扮“爷爷”“奶奶”,在唱前两段歌词中的第一句时,也可让其他幼儿帮忙唱。另请一名幼儿扮演“小朋友”,唱两段中的第二句,边唱边做动作。第三段仍由“小朋友”唱,或全班幼儿齐唱。

(2)教师和全班幼儿表演,表演方法与上相同。

(3)幼儿两人一组分角色表演,让幼儿自己商量分配角色,教师适当给予帮助。

(4)按小组分角色表演。每组五人,分别扮演歌曲中的五个角色。幼儿扮演时,教师轮流到各组参与活动,和某一幼儿共同扮演一个角色,以自己的情绪感染幼儿。

中班音乐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1、对主题及幼儿经验分析

《我爱我家》是中班开学初开展的主题活动,在《我爱我家》的主题开展过程中,孩子们在主题中获得了各种经验,了解了自己的家,自己的家人,也尝试了学做小主人,爱别人、爱自己的家,但是基于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居多,孩子也很少走出去到朋友家里去做客或者让更多的朋友到自己家里来做客,孩子们在学做小主人的过程中欠缺的是热情的招待,基于孩子主题经验中情感的缺失设计本次活动。

2、对素材的分析

“欢迎来我家”这首歌是2/4拍歌曲,旋律欢快,歌词又简单明了,“这是我的房子我的家,欢迎你来我家”这句歌词是情感上欢迎更多的好朋友到自己家里去做客,也可以走出去到朋友家里去做客,节奏容易掌握,歌曲的难点是开始有一个弱起节奏。中班上学期的幼儿学唱歌曲的特点还停留在模仿阶段,他喜欢跟着老师模仿歌唱,这首歌主要以欢快的旋律和富有意义的歌词内容适合中班上学期的幼儿,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快乐的学习。

3、环节及重难点分析:

学唱歌曲一般以教师教幼儿唱为主,略显枯燥,本次活动我针对中班幼儿年龄特征借助有趣的情境,让幼儿学唱歌曲,预设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小兔家做客——感受歌曲的旋律

我借助“小兔家做客”情境,幼儿跟着歌曲旋律拍手,初步感受整个歌曲的旋律,为后面的掌握歌曲节奏做铺垫。

第二环节:小鸭家做客——了解歌曲的节奏和歌词内容

运用媒体互动法和听辨法让幼儿仔细感受歌曲的节奏,并且倾听歌词,目的'是让他们有节奏的感受歌词内容,对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内容慢慢熟悉起来。运用媒体示范法让幼儿完整欣赏歌曲,并且利用动作暗示法引导幼儿掌握歌曲的弱起节奏,再通过教师示范、集体演唱等方式让幼儿初步学唱歌曲。

第三环节:蓝精灵家做客——用不同的音色演唱

本活动的难点内容,中班上期刚刚上来的孩子渐渐的关注在唱歌的过程中运用一些气息,一些方法能够唱出更好听更优美的声音,本环节主要通过视频演示法、媒体互动法借助蓝妹妹和蓝爸爸两个卡通形象,蓝妹妹,歌声很甜美,是女孩子的声音,唱的时候是甜甜的;蓝爸爸,声音粗粗的,指导幼儿小嘴巴圆圆的能唱出好听的声音。并通过比较让孩子感受不同的歌声,让孩子们知道原来小小的嗓音通过不同的方式能够唱出不同声音的歌曲。

第四环节:来我们家做客——演唱歌曲

本环节情境法、语言指导、情景性暗示等方式循序渐进引导歌唱,运用情境性语言暗示幼儿在房子里唱歌,要求小小声音唱,第二遍情境性语言暗示幼儿到大门口唱歌,要求声音响一点,第三遍唱的时候可以声音美一点,跳跃一些,可以放大声音唱,指导孩子有感情的演唱。

【内容与要求】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在有趣的情境中愉快地学唱歌曲。

【材料与环境创设】

多媒体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一、小兔家做客——,感受歌曲的旋律

导入师:这会是谁的家呢?(小兔)我们走过去瞧瞧。(走过小桥走过草地看看这是谁的家)

师幼:咚咚咚,你好,请问在家吗?(小兔)

帮小兔运萝卜,再次感受歌曲旋律。

二、小鸭家做客——学唱歌曲

师:接下来我们要去谁的家做客呀?

1、熟悉歌词。

(播放小鸭歌声)师:小鸭在热情的欢迎我们,你听到了什么?

关键提问:小鸭是怎么介绍的?他是怎么跟我们打招呼的?打了几个招呼呢?

小结: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歌曲内容来总结。

2、掌握节奏。

关键提问:小鸭子的声音很好听,它跟我们平时说话有什么不一样呢?

小结:他说话的声音跳跳的有弹性、有节奏。

师:我们来用小手试试帮小鸭子打节奏。除了用手帮忙还可以用什么?

幼儿用拍手和跺脚等形式掌握歌曲节奏。

3、完整感受歌曲

提问:小鸭还会用好听的歌声来欢迎我们,他在唱什么?(欣赏歌曲第一遍)

教师用歌曲内容进行小结。

关键提问:小鸭的歌声听上去怎么样呢?(欣赏歌曲第二遍)

小结:看到我们来做客小鸭真开心,歌唱一跳一跳真欢快。

我们一起来学学小鸭好听的声音。(幼儿集体演唱第一遍)

教师示范:小鸭按耐不住自己的喜悦来邀请我们,小鸭很着急,前面要唱的快快的,我们再来试试看。

教师语言和动作引导(幼儿集体演唱第二遍)

三、蓝精灵家做客——用不同的音色演唱

过渡语:大森林里还有许多的朋友,看看接下来是哪位神秘的朋友呢?

1、用甜甜的跳跳的声音演唱

人物一:蓝 ……此处隐藏2534个字……p>⑤老师和幼儿一起游戏,听到强音由弟弟打击节奏,听到弱音由妹妹打击节奏,也可以请小朋友想出其他表示方法表示,如小朋友可提出用小手拍手表示弱音,用跺脚表示强音;用小鼓表示强音,小铃表示弱音。一名

幼儿讲到的方法,老师和其他幼儿都可以跟他一起玩,这样反复多次。

注1:为了提高幼儿的趣味性,老师可以增强一些规则如用一些小帽子,谁能分清音的高低强弱就戴上一顶小帽子,反之则摘掉小帽子,看最后谁戴帽子的时间最长。

注2:集体活动可以根据班级情况分为二次完成,可以第一次就是区分音的高低,第二次区分音的强弱。

3.角落游戏中再次感受音的高低、强弱。

幼儿在角落游戏中,老师可引导幼儿互相协商好如何表达音高音低。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中班音乐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完整地聆听歌曲,用听唱的方式学会歌曲。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数鸭子》。

2.分小组边唱边表演,能够自编动作。

3.启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创造力。为歌曲创编歌词。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5.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

数鸭子视频,PPT课件

活动过程:

舞蹈动作:

1.双手叉腰,头左右摆动。

2.换着迈左右脚,双手摆动。

3.招手。

4.左手叉腰,右手指向前方,数数。

5.身体右倾。

6.身体微微下蹲。

7.身体左倾。

8.摆手。

9.双手上举,做抱的状态。

10.双手伸展开,平举。

11.双手叉腰,随着音乐起蹲。

活动反思

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我要求自己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又是活动的参与者,同时也是听众和观众,如:当孩子们想到了一些东西,但不知道自己该这么表达的时候,我要和孩子们一起想办法,该怎么样把它加到适当的地方去;当孩子们唱歌、跳舞时,我要细心观察他们的表情、感觉等,进而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幼儿在和谐的'气氛中发展。该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激发了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但是,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我发现孩子们的语言词汇积累不多,语言表达力不是很好,在一会的活动中有待加强培养。

中班音乐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享受音乐游戏的乐趣,乐意与人交流。

2、在游戏情境中体会三、四、八分音符和休止的节奏感。

3、发展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活动准备:

9宫格水果图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啊?那夏天到来了,我们吃不完的水果该怎么办?小朋友们真聪明!老师这里有一个奇妙的冰箱。你们看:

2、出示9宫格水果图,初步感知三、四、八分音符和休止。

师:这个奇妙的冰箱是不是有很多格子啊?我们把冰箱的格子叫做"拍"。吃不完的水果放进"拍"里,叮咚叮咚放冰箱冷藏。现在用你们的小嘴巴和老师一起把这些"拍"喊出来吧。小朋友真能干!一下就把它们喊出来了。可是,晚上有一只小老鼠来偷吃水果。爸爸妈妈和小朋友都睡着了,不知道。你们看,小老鼠偷吃了这么多的水果,我们有几个"拍"都空了。我们把空"拍"叫做"嗯"。我们再来喊一喊这些"拍"吧。小朋友真棒!第二天早上,小宝宝要喝牛奶了,打开冰箱一看,咦?冰箱里的水果被偷吃了!就告诉爸爸妈妈,于是爸爸妈妈打电话给了黑猫警长。黑猫警长一下就抓住了小老鼠。最后,小老鼠不得不把没吃完的水果还回冰箱。可是,它不知道把水果摆在哪个"拍"里,所以,你们看:有的"拍"里有两种、三种水果,有的"拍"里一个也没有。那我们再来喊一下这些"拍" 吧。

3、声势伴奏,进一步巩固三、四、八分音符和休止。

(1)固定位置感知。

师:小朋友都知道了我们这个奇妙的冰箱,它的格叫"拍",空格叫"嗯"。伸出你们的小手,现在我们为这个奇妙的冰箱伴奏。你们看,有的"拍"里只有一种水果,我们就拍一下手,有的'"拍"里有两种水果,我们就拍两下手,那有三种水果呢?没有水果的"嗯"呢,我们就这样(双手在胸前交叉)。现在跟着老师的指挥,看哪个小朋友为我们奇妙的小冰箱伴奏得最好。

(2)变化位置感知。

师:现在看哪个小朋友眼睛睁得大,看得最仔细,奇妙的冰箱发生变化了。它向小朋友发出了一个挑战,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它说:水果要随时变换位置,小朋友还能准确为它伴奏吗?你们能不能完成这个挑战呢?那我们挑战开始咯!(中途随时更换水果位置,幼儿根据老师指挥打节奏)

4、结束部分。

小朋友们玩得开心吗?奇妙的冰箱也喜欢和小朋友做游戏呢。夏天到来了,小朋友要多吃水果,这样才不会生病。如果吃不完水果怎么办?(放冰箱)

中班音乐教案 篇8

活动准备

马路的背景,路上的各种标记、设施等。

红绿灯、贝贝电话吧、书吧等照片。

活动目标

在音乐游戏情境中感受乐曲,尝试学唱歌曲“马路上的灯”。

理解马路上各种信号灯的提示意义,有初步的规则意识。

活动过程

一、看手势开汽车

“警察”指挥交通,“司机”开车。

幼儿边唱歌曲边开车。马路上的'汽车真呀真正多,小朋友们快来看这是什么车:轿车、卡车、面包车、洒水车、自行车、电瓶车、摩托车,嘀嘀吧吧汽车开来了。

二、在游戏情景中感受乐曲

尝试配唱歌词,理解各种信号灯的意义

1.情景一:我开××车

马路上的汽车真多,你喜欢开什么车?怎么开?(引导幼儿运用形象、夸张的动作表现所开的车。教师与幼儿互动,学做幼儿的动作。)

用歌曲来回应:嘀嘀、嘀嘀,你开什么车?嘀嘀、嘀嘀,我开××车,我们开着××车,来呀来到马路上。 (根据不同的车,改变“嘀嘀”这类象声词)

2.情景二:信号灯告诉我

(1)观看照片,红绿灯、汽车的尾灯、警灯。

讨论:这是什么灯?灯亮了告诉我们什么?

红绿灯告诉我们红灯停、绿灯行;各种汽车的尾灯有的告诉我们要转弯,有的告诉我们要注意别碰到我;警灯请我们快快让行。

(2)将各种信号灯与音乐形象建立联系。

讨论:从3种音乐的不同节奏分辨什么灯亮了。

(3)听音乐做游戏:“信号灯亮了”。

幼儿边开车,边唱歌,听到音乐信号,作出相应的回应。

3.情景三:开车去游玩

(1)出示禁止行驶的标志,什么地方不能开车?

(2)开车去南京路(市中心),听音乐信号开车,听错了则进场修理一次。

(3)乘着游览车去步行街观光。

《中班音乐教案范文汇编八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