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社会教案汇编(10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社会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社会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和体验黑猫想变白猫的心理变化,敢于保持自己的观点并说出理由。
2. 正视理解自己和他人,在鼓励他人的同时感受悦纳自己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PPT、 黑猫、 彩色卡片
活动过程:
一、 我眼中的黑猫——出示黑猫激发兴趣,引发幼儿对黑猫喜好的表述
1.教师出示图片黑猫,引发幼儿的讨论。
提问:这是谁?你觉得它长得怎么样?
2.出示PPT1,幼儿欣赏第一段故事(引出故事)
指导语:从前,有一只很黑很黑的猫……,因为它与黑黑的天连在一起啦!
3.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黑猫的态度和原因
提问:你喜欢这只黑猫吗?为什么?
二、假如我是黑猫——分段欣赏故事,揣测黑猫的心理和选择
1. 出示PPT2,幼儿欣赏第二段故事(感受黑猫的心理和对自己的态度)
指导语:“有一天,它正懒洋洋地晒着太阳……,白白的猫真漂亮,你是我的小宝贝。”
提问:(1)故事里主人和黑猫说了什么?
(2)黑猫听了主人的话心里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2.第一次选择:黑猫的选择
提问:你觉得黑猫听了主人的评价后,它会怎么做?继续当黑猫还是要变成白猫?
小结:有的小朋友认为黑猫选择当黑猫,有的小朋友认为黑猫选择当白猫,你们都讲了自己的理由。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变成白猫呢?
3.出示PPT3、4、5、6、7,幼儿欣赏第三段故事
指导语:“黑黑的猫来到面粉店……,黑猫变不成白猫,心里伤心极了。”
提问:(1)黑猫想了几个办法变成白猫?哪几个办法?
(2)这些办法能让黑猫真的变白吗?
小结:黑猫用了各种办法把自己变白,但是改变只是暂时的'。
4.第二次选择:假如我是黑猫
提问:如果你是这只黑猫,你现在还想不想变成白猫?为什么?
小结:黑猫也不想变成白猫了,他觉得当黑猫挺好的。
5、出示PPT8、9、10,幼儿欣赏第五段故事
指导语:“有一天夜里,……又与黑黑的天连在了一起。”
提问:这时候黑猫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
三、黑猫,你很特别!——鼓励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给予黑猫赞扬
1.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赞扬黑猫
2.说说自己能干的地方
指导语:黑猫发现了自己身上的优点,你们也来说说自己的优点吧。后面的桌子上有大拇指,你可以把自己的优点画下来,然后送给黑猫。
3.幼儿将卡片粘在黑猫的身上。
大班社会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知道每个人在生活、学习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困难是不可避免的。
2、知道困难是可以克服的,能正确对待困难,树立自信心。
教学准备:
事先了解幼儿在家的生活、学习情况,了解部分幼儿的困难。课件。
教学重点:
知道每个人在生活、学习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困难是不可避免的。
教学难点:
知道困难是可以克服的,能正确对待困难,树立自信心。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谈话法、故事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活动过程:
一、讨论:我们碰到了哪些困难,知道人人都会遇到困难的。
(1)师:(讲述亮亮遇到的困难,并启发幼儿)你遇到过什么样的困难?
(2)师:成人也会遇到困难,老师也遇到过(讲述一次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不认识路的困难)
(3)小结:感知人们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如:生活中,学习中,交往中等)。知道克服困难需要勇敢和支持,记住“困难是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幼儿谈论遇到的困难。 引导幼儿从自身出发,讨论自己以前遇到的困难,同时从老师那里知道人人都会遇到困难。
二、讨论:克服困难的方法。
(1)想办法帮助亮亮克服困难。
师:刚才亮亮的困难有许多小朋友也碰到过,我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她呢?
(2)谈谈自己平时是怎样克服困难的。
(3)共同设法解决平时幼儿集体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帮助故事中的亮亮解决困难。激发幼儿学会解决自己遇到的困难。 引导幼儿积极想办法,勇敢的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三、讨论:怎样对待困难。
知道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困难不可怕。
师:如果碰到困难,我们该怎样克服呢?
小结:我们生活中很多困难是可以克服的。有的可以请大人帮忙的,有的自己多试几次,有的困难只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就可以不断地克服了。所以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一定要有信心。要相信,再大的困难,我们也可以克服。 幼儿讨论,怎样对待困难。 通过讨论,再次帮助幼儿学会尝试解决问题,勇敢的去克服困难。
大班社会教案 篇3活动背景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节日前品种多样,色泽鲜亮味美可口的月饼闪亮登场,幼儿见得多也品尝得多。幼儿在已有的经验中对中秋节有初步的认识,知道市上有月饼,中秋节快到了。有一次有位朋友问:“老师,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我就简单的把《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幼儿很感兴趣。为了让幼儿加深对中秋节的认识,有必要开展一“中秋节”为主题的活动。
活动目标
1. 了解中秋节的习俗,体会过节的气氛。知道中秋节是我过传统的民间节日。
2. 初步了解月亮阴晴圆缺的规律。
3. 激发幼儿探索月球的欲望。
4. 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5. 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重点难点
月亮为什么有圆缺。
活动准备
月饼(若干份)、图画纸、彩色水笔、范画:月之中、月中、月末时的月亮。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月饼。谈话导入课题。
1. 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说说月饼的形状和味道。
2. 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习俗,帮助幼儿初步理解中秋节团圆的含义。
二、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1. 欣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教师节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2. 交流讨论。月亮姑娘为什么做不了衣裳?她是怎么变化的呢 ……此处隐藏1348个字……智力大冲浪(分班进行)。
以抢答的形式进行“祖国之最”的知识问答。
出示相关物品,说出是哪里的特产。
教师或幼儿表演简单的、具有代表,性的动作或语言,让幼儿猜测他表现的是哪个少数民族。
2.民族联欢舞会(全园大班幼儿)。——做准备工作。教师、家长协助幼儿按自己的角色化妆。
藏族舞:北京的金山上。
维吾尔族舞:掀起你的盖头来。
朝鲜族舞:苹果舞。——蒙古族舞:骑马。
汉族舞:秧歌舞。
集体舞:《歌声与微笑》和《爱我中华》。
3.品尝风味小吃。
和爸爸妈妈一起凭自制的门票品尝风味小吃。
边吃边说说是什么民族的风味小吃。
建议
1.这个活动由大班年级组联合举办,需二课时。组内老师分工合作,分别担任主持及各民族舞蹈的负责工作。幼儿可打破班级界限,自愿参加其中一种民族舞蹈的表演及准备活动。
2.活动中的演出服装可由幼儿与家长共同准备,也可由幼儿园提供。
3.活动中的第一环节可由主持人提问,也可由幼儿出题。
大班社会教案 篇7(一)活动目标:
1、通过歌曲《我们都是好朋友》唤起幼儿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
2、能识辨可回收物品、不可回收物品。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已学会歌曲《我们都是好朋友》
2、废旧物品(易拉罐、废纸盒、塑料瓶等)
(三)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我们都是好朋友》
提问:大家都知道如果大自然被污染了,环境被破坏了,到处都是垃圾,都是是脏脏的、臭臭的,你们喜不喜欢啊?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2、幼儿讨论解决方法
3、教师小结幼儿讨论的内容
师:小朋友们真不错,能说出这么多的解决方法,那你们知不知道这些废旧物品中,哪些是可回收、可重复使用的.,哪些又是不可回收的呢?
4、教师带领幼儿识辨废旧物品中,哪些是可回收、可重复使用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
5、小结
(四)活动延伸:
幼儿自己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小手工。
大班社会教案 篇8活动目标:
1、了解水和人们生活的重要性,有节约用水的意识和习惯。
2、在交流中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尝试用各种符号设计“节水宣传画”。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已了解了有关3月份的一些节日信息。
2、世界水日等的文字、世界水日的视频。
活动过程:
一、交流回忆各种节日重点提问。
1、你知道一年中有哪些节日?你喜欢哪个节日?为什么?
小结:原来一年中有许许多多的节日,有的节日是世界性的,有的节日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节日,有的是大节日,有的是小节日,每个节日有不同的庆祝方式。
2、今天也是一个节日哦,知道什么节吗?
小结:今天是愚人节,这是外国人的节日,可以和好朋友开开玩笑的节日。
二、了解“世界水日”。
重点提问:
1、3月份有哪些大节日和小节日呢?(幼儿边说老师边出示图文)
2、师出示3月22日几个字,提问:你知道这是一个什么节日吗?
3、要知道这是一个什么节日,我们先来看一段录象(保护水资源的公益广告),根据广告内容知道322是“世界水日”。
4、你在哪里见到过水?
5、水有什么用处?
6、为什么我们要制定世界水日呢?(在观看一段水日的'视频)小结:水是非常重要的,但也是极其有限的。定出这样一个节日,是为了让所有人都知道水的重要性,都能节约用水。
7、中国的水遇到了什么问题呢?(出示两张图片:一张是水越来越少了;一张是水越来越脏了。)
大班社会教案 篇9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是拇指、食指、中指捏住一根,虎口和无名指压住另外一根,捏住的`那根能活动,这样才能夹住饭菜。
活动目的:
1.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2.教会幼儿初步正确的使用筷子。
活动准备:
物质——筷子每人一双、红枣若干、小碗
心理——有愉快的心情
活动过程:
1.谈话
小朋友在家吃饭都用什么餐具啊?小朋友会用筷子吗?
怎样用你能来学学吗?
2.看课件,讲解正确的使用方法。
3.幼儿操作练习
幼儿分组进行练习,每一组有一盘红枣,每个幼儿有一个碗,自己往碗里夹红枣。
4.进行夹枣比赛
每一组选出一个夹得最快的幼儿进行对抗赛。
5.丰富筷子的文化
大班社会教案 篇10活动目标:
1. 通过看看、比比、说说,了解自己与他人的成长过程,知道自己的成长与家人、老师、许多人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2. 感受自己的成长变化,体验成长的快乐。
3.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家人、老师等人的感谢。
活动准备:
①视频录像:小中大幼儿成长的足迹;②小中大幼儿照片、幼儿手印、足印图及绘画作品多套;③幼儿成长图片一套;④儿童音乐。
活动过程:
(一)了解他人的成长过程
1、谈话,导入课题。
2、播放视频,观看不同年龄段幼儿在园的生活活动。
3、分段讨论,说说小中大幼儿的变化。
(二)排一排、比一比、说一说
1、照片排序:按小→大排序,比较照片从小到大的变化。
2、幼儿作品排序:出示幼儿足印图,哪些是小班宝宝的足印?哪些是中班宝宝的`足印?哪些是大班宝宝的足印?感知宝宝一年一个样,身体越长越大。
3、出示幼儿绘画作品,按小中大排序。说说为什么这样排?感知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能力逐渐增强。
4、幼儿操作:把幼儿照片、手印图、足印图拿出来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按小中大归类,同时播放小与大的音乐。
(三)说说自己的变化
1、以前你上小班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2、通过三年幼儿园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本领?现在你有哪些变化?
3、看图说话,用一句话说出以前的你是什么样子?现在的你又是什么样子的。
4、这些本领是谁教你的,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哪些人帮助过你?
(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感谢之情
1、你应该感谢哪些人?如:个子长高、身体变强壮、自理能力增强、懂事听话应该感谢谁?会唱歌、跳舞、画画、讲故事应该感谢谁等等。
2、说说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你的感激之心?
结束:播放轻音乐,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谢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