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第一场雨教案

时间:2025-10-27 13:06:11
大班科学第一场雨教案

大班科学第一场雨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第一场雨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第一场雨教案1

教学目标:

1、获得有关雨的形成及生动的关系的经验

2、对雨的形成产生继续探索的兴趣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教学准备:

此活动最好选择在雨天这后进行

教学过程:

1、第一场雨

(1)云是怎么样的?

(2)有一天云发现了一个什么现象?小草、花朵需要什么?

(3)云想下去帮忙,成功了吗?

(4)后来谁来帮助云?

(5)云变成了雨,动物、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2、神奇的雨

(1)引导幼儿海绵注满了水后水滴自然下落的现象。

(2)引导幼儿发现海绵吸水与雨形成之间的关系。

(3)请幼儿总结雨是如何形成的。(云里面聚焦了许多小水珠,当去云里的小水珠越来越多的时候,就形成了雨)

3、我们欢迎你,雨。

(1)完整倾听故事,了解雨的`重要性。

(2)雨从空中落下来是什么样子的?(像风筝线、像飞机冲下来)

(3)雨水有什么用?(可以让树喝水、给花浇水、给滑梯洗澡、冲洗楼房)

活动反思

将用各种容器收集到的雨水进行量的比较,讨论如何比较水量的多少,收集来的雨水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等问题,并在以后下雨的日子里继续实践探究。

大班科学第一场雨教案2

活动目标:

1.初步获得有关雨的形成及其与生物的关系的经验。

2.对雨的形成产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活动准备:海绵人手一块、装有水的大盆每组一个。

活动过程:

一、借助故事,初步感知雨的形成过程及其与生物的关系。

1.师:小朋友,你们见过的云是什么样子的?

2.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云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3.幼儿倾听故事。

4.提问:

(1)刚开始在没有雨的时候,云是怎样的?

(2)云在天上飘的时候看见了什么?它们都需要什么?(看见太阳很猛很猛,地球上的草和花都枯了,大江、小河池塘里的水也都要干了。小鱼游上来,一个劲儿地喘气。)

(3)云想下去帮助,可它一开始成功了吗?为什么?(云轻飘飘地浮在空中,怎么也下不去)

(4)后来,谁来帮助了云?它们是怎么做的?

(5)有了风和雷的帮助,云发生了什么变化?(许多云聚在一起,变成了黑黑的乌云,乌云变成了大雨,泼到底上来)

(6)云变成了雨,小花、小草发生了什么变化?还有谁也发生了变化?它们会说些什么?

(7)下过雨后,云又变成了什么样子?

二、通过实验了解雨的'形成过程。

1.师:听了刚才云的故事,你们知道雨是怎么形成的吗?

2.师介绍材料:这里有海绵和装水的盆子,如果把海绵当做是云,你能变出下雨的情景、让水滴自然下落吗?

3.幼儿探索:怎样让水滴自然下落?

4.交流:

(1)个别幼儿介绍:你的云下雨了吗?你怎样让水滴自然下落的?(引导幼儿观察海绵注满水后水滴自然下落的现象。)

(2)请两个幼儿一起操作,比较观察并讨论:什么时侯水滴容易下落?为什么?

5.幼儿再次探索:什么时侯水滴更容易下落。

6.再次交流,引导幼儿发现海绵吸水与雨的形成之间的关系。

7.总结雨的形成:往海绵里注水,当海绵里注满了水后,水就会变成小水滴自然地滴落下来。雨的形成也是这样,云里面聚集了许多小水珠,当云里的小水珠越来越多的时候,就形成了雨落下来。

三、增加幼儿对雨的认识。

1.师:前几天一直下雨,你看到雨从空中落下来是什么样子的?(像面条、像风筝线、像飞机冲下来)

2.师:你知道雨水有什么用?(可以让树喝水、给花草浇水、给滑梯洗澡、冲洗楼房等,教师应让幼儿充分讲述,让他们进一步了解雨与人们及生物之间的关系。)

3.了解雨对我们人类有很多益处,但有时也会带来害处。

大班科学第一场雨教案3

活动分析:

“雨”是自然界中幼儿最熟悉的一种自然现象,特别是夏天,绵绵不断的“雷雨”更给幼儿的生活增添了一份乐趣。然而,我们发现许多的幼儿都不知道或说不出天上为什么会下雨以及雨是怎么形成的。针对此状况,为了让幼儿知道雨的形成的奥秘,特设计此活动。

活动内容:

奇妙的自然━“天上为什么会下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雨的.自然现象,通过故事及实验探索雨的形成的奥秘,引起幼儿对自然界的关心与注意。

2、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幼儿观察雨的自然现象,通过故事及实验知道雨的形成的奥秘。

2、难点:能和同伴一起去探索雨的形成的奥秘。

活动准备:

挂图、雨形成的图书资料、小实验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游戏:说相反。

教师带领幼儿于户外玩“说相反”的游戏。

二、幼儿亲身体验:“下雨啦”

“下雨啦”,“下雨啦”。幼儿与教师共同进入活动室。

讨论:雨是哪里来的?从天上为什么会下雨?

三、探索活动

1、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谈话、试验操作、观察图片、书籍、探索天上为什么会下雨?

2、幼儿进行经验交流。

3、教师讲述故事《水滴的旅行》。

4、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实验,发现水受

热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里,它们升到天空中,遇冷变成小水滴,无数这样的小水滴聚集在一起,变成云。这些水滴在云中互相碰撞,合并变大。当水滴重到空气的浮力再也托不住时,它们便会从云中落到地面上,这就是雨。

四、活动延伸:

去寻找为什么向日葵会下雨的答案。

大班科学第一场雨教案4

教学目标:

1、获得有关雨的形成及生动的关系的经验

2、对雨的形成产生继续探索的兴趣

教学准备:

此活动最好选择在雨天这后进行

教学过程:

1、第一场雨

(1)云是怎么样的.?

(2)有一天云发现了一个什么现象?小草、花朵需要什么?

(3)云想下去帮忙,成功了吗?

(4)后来谁来帮助云?

(5)云变成了雨,动物、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2、神奇的雨

(1)引导幼儿海绵注满了水后水滴自然下落的现象。

(2)引导幼儿发现海绵吸水与雨形成之间的关系。

(3)请幼儿总结雨是如何形成的。(云里面聚焦了许多小水珠,当去云里的小水珠越来越多的时候,就形成了雨)

3、我们欢迎你,雨。

(1)完整倾听故事,了解雨的重要性。

(2)雨从空中落下来是什么样子的?(像风筝线、像飞机冲下来)

(3)雨水有什么用?(可以让树喝水、给花浇水、给滑梯洗澡、冲洗楼房)

《大班科学第一场雨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