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时间:2025-11-22 13:06:11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氧化还原反应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1

一、氧化还原反应

1、定义:根据反应中物质是否得到氧或失去氧,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2、两类标准:

(1)得失氧的情况

氧化反应:得到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失去氧的'反应。

(2)化合价升降情况

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发生还原反应。

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活动与探究]

下列反应中哪些是氧化还原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各是什么物质?

2NaBr+Cl2====2NaCl+Br2

2NaOH+H2SO4====Na2SO4+2H2O

MnO2+4HCl====MnCl2+2H2O+Cl2↑

Ca(ClO)2+CO2+H2O====CaCO3↓+2HClO

[随堂练习]

1、下列各类反应中,全部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下列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单质,此元素可能被还原,也可能被氧化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C.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D.化合物分解的产物有单质,则该分解反应必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3、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反应类型不属于四个基本反应类型的是…( )

A.Fe2O3+3H2SO4====Fe2(SO4)3+3H2O B.CuO+H2====Cu+H2O

C.Fe2O3+3CO2====Fe+3CO2 D.H2+ S====H2S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技能。

情感目标

通过对各种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不同配平方法的介绍,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的训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原则和步骤。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教材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是正确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侧重理科学生所应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方法有多种,本节介绍的“化便谷升降法”就是其中的一种。

教材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引入,说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可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配平,但对于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配平不太方便,进而引出用“化合价升降法”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

本节教材通过三个典型的例题,对三种不同类型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细致分析;介绍了三种不同的配平方法,培养了学生灵活看待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能力,训练了学生的辩证思维。

教材还通过问题讨论,将学生易出错误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用配平时应遵循的原则—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进行分析判断,强化了配平的关键步骤—使反应前后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的原则,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教法建议

教学中应注重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利用学生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和接触的一些氧化还原反应,学习本节内容。教学中应采用精讲精练、讲练结合的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不能使学生一步到位,随意拓宽知识内容。

1.通过复习,总结配平原则

教师通过以学生学习过的某一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为例,引导学生分析电子转移及化合价的变化,总结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则—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2.配平步骤

[例1]、[例2]师生共同分析归纳配平基本步骤:

(1)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分别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得出升降数目。

(2)使化合价升高与化合价降低的总数相等(求最小公倍数法)

(3)用观察的方法配平其它物质的化学计算数(包括部分未被氧化或还原的原子(原子团)数通过观察法增加到有关还原剂或氧化剂的化学计量数上),配平后把单线改成等号。

该基本步骤可简记作:划好价、列变化、求总数、配化学计量数。

[例3]在一般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逆向配平的方法。属于经验之谈,是对学生辩证思维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为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配平技能,建议在分析完每个例题后,补充针对性问题,强化技能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另外,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可组织学生结合教材中的“讨论”、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配平要满足原子个数守恒、电荷守恒、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然后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练习加以巩固。通过设置该“讨论”内容,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的知识,强化了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作用。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补充配平的另一种方法—离子一电子法,以及不同化合价的同种元素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确定方法:氧化产物中的被氧化元素的价态不能高于还原产物中被还原元素的价态。

如:(浓)—氧化产物是而不是或,还原产物是而不是。氧化产物的还原产物。

典型例题

例1?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未配平化学方程式为:

,请配平方程式。

选题目的:复习巩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一般配平方法,当使用一般配平方法有困难时可用其它方法配平。拓宽视野,达到简化配平方法的目的。此题适于任何学生。

解析:一般可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关系

5NH 4 NO 3 ==== 2HNO 3 + 4N 2 ↑+ 9H 2 O

升高3×5

降低5×3

为了简化配平过程,也可通过反应物中氮元素的平均化合价及变化关系

5/2NH 4 NO 3 —— HNO 3 + 2N 2 ↑+ 9/2H 2 O ===>5NH 4 NO 3 === 2HNO 3 + 4N 2 ↑+ 9H 2 O

N:+1——→+5???升高4×1

2N:(+1—→0)×2降低2×2

< ……此处隐藏21155个字……硝酸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a Fe+ b NO 3 - + c H + == d Fe 2+ + f Fe 3+ + g NO ↑ + h N 2 O ↑ + k H 2 O(系数均为自然数)

(1)c 、 g 、 h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b 、 c 、 d 、 f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d 、 f 、 g 、 h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若a=12,铁和硝酸恰好完全反应,则b的取值范围是_____ 。 c的取值范围是____ 。

参考答案

1.(1)2,16,2,2,5,8

(2)3,16,6,2,4,6

(3)2,5,3,10,2,1,8

(4)2,10,3,2,6,8

(5)2,10,16,2,5,8

(6) mx , mny , ny , mnx 。

2.(1)2Fe (OH) 3 +(5-n)ClO - +2n OH - = 2 FeO+ (5-n) Cl - + (n+3)H 2 O

(2)n=2,FeO中铁的化合价为+6 。(3)BC 。

3.5 、 2 、 14,5 、 5 、 2 、 MnO 4 - 、 7 、 H 2 O

4.(1)c= 4g+10h 。

(2)c-b=2d+3f 。

(3)2d+3f =3g+8h 。

(4)6氧化还原反应教案15

【教学内容、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初步认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2、学会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能初步运用“对立统一”观点了解有关概念的辩证关系)。

3、初步学会用箭头符号正确表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知识讲解】

本节重点是用化学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本节难点是用箭头符号表示和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一、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

1、仅从物质类型分为无机化学反应和有机化学反应。

2、既从物质类别又从物质反应前后种数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3、按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4、按反应中微粒形态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分子之间或分子与原子之间的反应)。

5、按反应中能量变化形式如热量的变化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

初中化学仅以得氧、失氧的观点初步认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但是有许多反应尽管没有氧参与,如钠在氯气中燃烧2Na+Cl2NaCl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而碳在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表面上似乎只有碳得到氧,发生了氧化反应那么什么物质失去了氧呢?谁被还原了呢?“失氧”的观点不能自圆其说;再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的反应:++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保持-2价没有变化,实质上起氧化作用的是+2价铜元素,并不是-2价的氧元素。因此得氧,失氧观点是不全面,不完整,不确切的一种说法。

其实在化学反应前后,凡涉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有升必有降,这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和特征。由于元素化合价数值与正负跟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得失电子数目或形成共用电子对数目及其偏移状况有关,所以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2、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成对”概念及其辩证关系

以下跟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成对”概念既相互对立又紧密相联缺一不可,都统一于同一反应之中才具有意义。

(1)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物质失去电子(相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就是氧化反应(或称“被氧化”);物质得到电子(相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就是还原反应(或称“被还原”)。如:

在一化学反应中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则必然有物质发生还原反应,二者尽管表现不同,但必走同时存在于某一具体反应中。

(2)氧化剂~还原剂

在化学反应中得电子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称为氧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称为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是从还原剂转移到氧化剂。必须强调的是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均是指反应物,二者必定同时存在,两者既在不同种反应物中,也可以在同一物质中,甚至可以存在于某一单质中。两者既是对立的(争夺电子)又是统一的(共依共存)。

(3)氧化性~还原性

在化学反应中,氧化剂夺电子的性质称为氧化性(或称氧化能力);还原剂失电子的性质称为还原性(或还原能力)。所谓氧化剂的强弱,就是指它的氧化性强弱;所谓还原剂的强弱,就是指它的还原性的强弱。

(4)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这一对概念只针对生成物而言。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后的生成物称为氧化产物;氧化剂得电子被还原后的生成物称为还原产物。氧化产物相对同一反应的氧化剂具有较弱的氧化性;还原产物相对同一反应的还原剂具有较弱的还原性。

上述四对概念之间的关系可归纳如下: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氧化性强)(还原性强) (还原性较弱)(氧化性较弱)

得电子,化合升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也可概括为六个字“失→高→氧,得→低→还。”

3、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常见的氧化剂有:

(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卤素单质(X2)、O2、S等。

(2)高价金属阳离子如:Fe3+、Cu2+等。

(3)高价或较高价含氧化合物如:MnO2、浓H2SO4、HNO3、酸化KMnO4。

常见的还原剂有:①活泼或较活泼的金属:如K、Na、Z1、Fe等。

②一些非金属单质:如H2、C、Si等。

③较低态的化合物:CO、SO2、H2S等。

一般情形下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共存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弱氧化剂与弱还原剂则较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的表示方法:

(1)用双线箭头符号表示(方程式两边同一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的情形

失2×2e

得e 得3e

(2)用单线箭头符号表示(仅在方程式左侧反应物上原子得、失电子的情形)

2KMnO4K2MnO4+MnO2+O2↑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