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减混合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加减混合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加减混合教案1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学生能比较正确地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对比、观察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用具:
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教师: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计算下面各题:
教师:分数连加、连减为什么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
二、学习新课
尝试计算例1。
通过订正找出简便的计算方法。
教师:
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吗?
②例1与准备题比较哪相同?哪不同?(讨论)
③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板书:明确: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为了简便,几个分数可以一次通分,然后按照运算顺序依次进行加减计算。说明:虚线框的部分,我们在计算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去想,但在做题时这一过程可以省略不写,而直接写出计算结果。
教师: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问题?
教师: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分两步计算,是一次通分好,还是分步通分好呢? 学生尝试计算并订正。 教师:①怎样计算简便?
②为什么分步通分简便一些?
说明:虚线框的通分过程,以后计算熟练了可以不写,或写在草稿纸上,也可以直接写出结果,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教师:结果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做一做。
2、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3、按照下图的计算步聚列出综合算式,并算出得数。
4、思考题:华和王英比,谁高一些?高多少米?
加减混合教案2教学目标:
1、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能从情景图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知识。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知识。
教具准备:情境图。
学具准备:无。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由“纪念品”的话题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前面已经参观了各种展览和管区。妈妈决定带小红买几种纪念品带回去,他们出现了一点小问题,我们一起帮帮他们好吗?
二、讲授新课
1、观察信息
(出示信息窗口5)我们先一起看看都有那几种标本?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说出每种标本的价钱。
2、提出问题
小组合作。回答下面问题;
妈妈想买什么标本?
拿多少钱去买?
大约还剩多少元钱呢?估计一下,
还剩多少元应该怎样计算的?
3、全班交流
师:哪个组员一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解答的?
学生可能出现:
50-13=37(元)
37-17=20(元)
13+17=30(元)
50-30=20(元)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怎样进行解决
小组再次合作
全班交流
先板书算式
师:这些算式你觉得熟悉吗?
有连减,加减混合算式
师:这些算式中先算什么?怎样列竖式?
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一步求得是什么?为什么要先算?能否将你们的两个算式组成一个算式,
4、如果给你50元钱,你想要买哪些物品?还剩多少元钱?
5、举例连加算式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及时达标
36-27+1460-12-37
56+24-1564-15-6
4+50+3262-35-5
三、当堂达标
课本第3题解决问题
文具店里有80支铅笔,上午卖了23枝,下午卖了27枝。还剩多少枝?
□○□○□=□(枝)
第5题火箭金晶判对错
73-18-26=29
73
-18
55
-26
29
85-57+24=62
85
-57
38
+24
62
课堂: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明白两步计算的算理,并学会用竖式。
作业布置:
必做题:81页自主练习1、2、4、6、7题。
选做题:83页自主练习8、9、10题。
板书设计:
买纪念品
—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50-13-17=3+17=30
50-30=20
教学反思:
加减混合教案3教学目标
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 通过学习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3。通过加法运算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依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难点是省略加号与括号的代数和的计算。
由于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所以加减混合运算实际上就是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了解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之间的关系,把任何一个含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都看成和式,这是因为有理数加、减混合算式都看成和式,就可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通过习题,复习、巩固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与技能,讲课前教师要认真总结、分析学生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常犯的错误,以便在这节课分析习题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改正。
2。关于去括号法则,只要学生了解,并不要求追究所以然。
3。任意含加法、减法的算式,都可把运算符号理解为数的性质符号,看成省略加号的和式 ……此处隐藏11483个字……,再请学生到黑板上一个一个帮动物找家。)
⒋师:我们帮小动物找到了家,它们都很感谢大家,可是天鹅要和我们说再见了,天鹅还有一个问题要考考大家,你们能接受他们的考验吗?
师:你能在生活中找一个能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加减混合计算来解决的数学问题吗?先跟小伙伴说一说。(请学生说生活中的问题,再请其他学生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练习设计层层递进,讲求实效,落实教学常规。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反复练习,巩固新知,同时又设计有趣的游戏,使学生一直保持学习兴奋的状态,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四、总结延伸
课堂小结
加减混合教案14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第75页及练习十二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计算的意义。
2、掌握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计算。
3、初步学习用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第75页两道题及补充练习的课件。
2、学生准备小棒、圆片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准备
先计算下面各题,然后说一说计算的顺序。
3+2+1= 5+3+2=
8-2-3= 10-5-3=
计算后先让学生说一说计算5+3+2和10-5-3两题时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他们着重说一说在5+3+2的计算中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加,在10-5-3的计算中是哪两个数相减。
二、 新课引入
1、在复习题后面两道题的旁边出示如下两个算式。
5+3-2 10-5+3
引导学生观察,并用复习题中的后两题和上面两题作比较, 它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谈话:上面这两道题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我们把这样的计算叫做计算,这节课就来学习这样的计算。
3、板书课题:
三、 学习新知识
1、学习例1。
(1)在屏幕上出现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的场面。
教师:屏幕上反映了什么内容,你能从屏幕上提出-个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的问题。
教师:要算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3
(2)屏幕上出现湖里7只天鹅飞走2只的场面。
教师:湖里天鹅的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还有几只天鹅?
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在"4+3"的后面写“ -2”,把算式写完整:4+3-2。
教师:为什么要在4加3的后面减去2?
引导学生理解:因为湖里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3只后又飞走2只,只有从原来的4只和又飞来的3只这两部分合起来的总数里减去飞走的2只,才是剩下的只数。
(3)引导学生结合屏幕上出现的画面(或结合教材例1的插图)说一说算式4+3-2所表示的意义。
(4)学习4+3-2的计算顺序。
引导学生讨论:结合屏幕上反映的湖里天鹅只数的变化过程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讨论情况,并说出计算顺序。根据学生的叙述过程在屏幕上的算式“4+3-2”中标明计算顺序并依次闪动“4+3”和“ –2”两部分。
教师:第二步是几减2,为什么是这个数减2?
2、 学习例2。
(1) 在屏幕上出现反映“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2只后,又飞来3只”连续变化过程的画面。
(2)引导学生根据屏幕上的画面写出算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屏幕上所反映的内容。教师结合学生的叙述在黑板上板书:4-2+3=。
教师:上面的算式应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配合学生的叙述在屏幕上闪动 “4-2”。
教师:为什么要先算减法?
引导学生理解:因为只有用减法先算出4只天鹅飞走2只湖里还剩下几只天鹅后,才能算出又飞来3只后湖里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教师:算第二步时是哪两个数相加?
配合学生的回答在算式中的前面一个方框里填上"2",并在屏幕上闪动“ +3”。
(2) 引导学生总结计算的运算顺序。
教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上面两道题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我们计算的顺序? (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算)
四、 巩固练习
1、完成第75页"做一做"的练习。
(1)引导学生摆小棒,先在桌面上摆7根小棒,再拿去3根,然后又增加4根。
(2)让学生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把算式7-□+□=□填写完整,并在最后的方框里填上得数。
(3)让学生结合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算式7-3+4=8所表示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五、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
(1)学生分组观察第1题的插图,并说一说画面上反映的内容(重点说出小鸭数量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过程)。
(2)让学生根据画面内容独立填写算式并计算出得数。
(3)学生交流计算过程(重点说一说计算的顺序〉。
2、完成练习十二第2题。
先让学生观察插图,明确要求,然后用线把算式和得数连起来。
3、完成练习十二第3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检查、指导学生写算式的格式。
六开放性练习
1、
8-2+4=6 处方
3+5-3=3 处方
6+2+2=9 处方
2、出示图片:
教师:看图你能列出几个算式?(引导学生自由选择画面,先编题后列算式。)
六、全课小结
加减混合教案15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正确解答相应的应用题。
教材分析:
本练习共安排了5道练习题和1道思考题。第1题是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口算练习,第2题是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练习,第3题是文字题,第4、5是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P140、1,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再口答。
二、基本练习
1.计算P140、2
2.文字题P140、3要求列综合算式解答。
3.应用题P141、4--5其中第5题让学生知道把一项工程看作单位1,甲队每天做了这项工程的15分之1。乙队每天做这项工程的10分之1,两队合做一天是多少?还剩几分之几?
三、思考题:
仔细观察后说一说,先填哪一个?怎么算?
四、: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通过复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