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5-09-21 02:21:11
中班科学教案【优秀8篇】

中班科学教案【优秀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观察葡萄干投放在水和雪碧里产生的不同现象,萌发探索葡萄干跳舞秘密的兴趣。

2、能在同伴面前大胆清楚地表述自己的发现。

二、活动准备:

1、人手两套杯子,两杯雪碧、两杯矿泉水,并在杯子上做好红、绿标记

2、葡萄干若干

3、记录表

4、视频两段

5、座位形式:圆形

三、过程:

(一)区分水和雪碧水,引出探究泡泡的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杯水,一杯雪碧,猜猜哪一杯是水?哪一杯是雪碧?为什么?

2、幼儿猜测。

3、引导幼儿观察雪碧的'泡泡,了解其特性

师:那我们再来仔细观察泡泡,对于泡泡你有什么发现?

3、 教师总结,并贴标记记录。

(二)幼儿实验,观察葡萄干放入水和雪碧后的不同变化。

1、幼儿猜测实验结果,教师记录

(1)出示葡萄干: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样东西,瞧,是什么?

(2)讨论:如果我把葡萄干分别放到矿泉水和雪碧里,葡萄干会怎样?

(3)幼儿分别幼儿猜测葡萄干在水和雪碧里的现象,教师和记录共同记录猜测结果。

2、幼儿实验并分享实验结果,教师记录幼儿的发现

(1)师:这是你们的猜测,猜测可不一定正确,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

(2)教师教材操作要求。

师: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一杯矿泉水,一杯雪碧,请你把葡萄干分别放进去,看看葡萄干会怎么样?你可以先把葡萄干放到水里,观察好以后再把葡萄干放到雪碧水里再进行观察。做实验需要耐心和细心,耐心等待,仔细观察,才会有所发现;音乐停,你们就要回到座位上。

3、幼儿实验

4、集体交流,分享发现

(1)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a:葡萄干放进水里:

师:谁来说说把葡萄干放进水里,葡萄干会怎样?

师总结:原来葡萄干放进矿泉水里,会直接沉到杯子,我们把它记录下来。

b:葡萄干放进雪碧里:

师:葡萄干放进雪碧里,你又有什么发现?

(2)观看录像,集体验证

(3)教师记录

师:看清楚了吗?葡萄干在雪碧里发生了什么?

(4)教师总结并记录结果

(三)讨论并揭秘葡萄干在雪碧里位置变化的原因,

1、讨论:为什么葡萄干放进雪碧里会一会儿浮上来,一会沉下去呢?

2、观看课件

师:老师把葡萄干跳舞的秘密做成了一个视频,我们一起看一看。

3、揭示原理:当葡萄干放进雪碧,葡萄干一开始会沉下去,但是很多气泡会围着葡萄干,像气球一样把葡萄干托起来,而水面上的气泡破裂时,葡萄干就沉下去;过一会儿新的气泡又会围在葡萄干周围,于是葡萄干又浮起来了,就这样反反复复,所以我们看起来就像是葡萄干在跳舞一样。

四、延伸

1、讨论:你还喝过哪些有泡泡的饮料?

2、投放其他饮料,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索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饮料,都认识吗?如果把葡萄干放进可乐、王老吉里,又会有什么现象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张记录表,请你们回教室后继续探索,并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好吗?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我执教的是中班科学活动《纸是大力士》,这个活动来自主题《好玩的纸》的次主题《会变花样的纸》。纸不仅是幼儿生活的伙伴,也是幼儿游戏、创作的必备材料,在幼儿的世界里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今天我将带领孩子们与纸展开一系列互动,了解纸可承重的特性,使孩子愿意动手操作,并对试验感兴趣。

整个活动分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组织幼儿谈话,以纸的作用引出课题。

第二个环节,让孩子操作试验,感知白纸与卡纸有不同的承重性。在做一做,说一说中寻找原因,提升孩子的经验,纸的厚薄不一样,力气就不一样,纸越厚,力气就越大,纸越薄,力气就越小,并运用图示、数字做以记录。

第三个环节,引导孩子想办法将刚才力气小的白纸变一变形状,并操作试验,在探索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发现白纸也能变成大力士。通过做一做,说一说,引导孩子感知同一种纸的形状发生变化,力气也发生变化,并且纸的弯距越多,力气越大。

最后出示报纸、皱纹纸等激发幼儿继续动手操作、探索让纸的力气变大的浓厚兴趣,这是本次活动的经验扩展,我将它设计为活动的延伸部分。

【活动目标】

1、了解纸可承重的特性。

2、愿意动手操作,对实验感兴趣。

【活动准备】

白纸、卡纸每人一张,桥墩每人两个。

【活动过程】

一、谈话:“纸的作用”引出课题:

教师出示一张白纸。教师:“小朋友,老师给你们看一样东西,你们以前认识它吗?”(提问:这是什么纸?你还知道有什么纸?这些纸有什么作用?纸有力气吗?你们还知道什么纸力气大吗?)

二、操作实验,感知纸的厚薄不同,承重不同。

1、教师出示两种纸。”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们带来两种纸,来,看一看摸一摸,这是什么纸?“(硬白纸)这又是什么纸?(卡纸、白纸)

教师:“好!今天呀,我们就让它们两个比一比,看谁的力气最大,谁才是大力士?怎么比呢?用纸搭一座桥,在它上面放积木,谁身上放的积木多,又不塌下来,谁的力气就最大,谁就是大力士!注意了放积木的时候要一个一个轻轻地放在中间,试的时候要一张一张的试,卡纸和白纸都要试一试。开始了,孩子们!好!到后面找你们的玩具试一试。”

2、孩子实验,教师指导。

教师:“好了孩子们,把你们的'卡纸放到中间,到老师这里来,真棒真乖!看!老师已经坐好了,你们也快点坐好!

3.记录总结。

教师:“小朋友们想一想,你们刚才做的卡纸和白纸,谁的力气大?谁是大力士?你是怎么看出来的?那咱们一起试一试好比好?老师放积木你们给老师数着!白纸放几个?

记一记:(用数字表示)

教师:“卡纸放几个?”

记一记:...

教师:“白纸和卡纸谁的力气大?为什么卡纸上面放的积木多?”

教师:“奥,原来呀,纸是有力气的,它们的厚薄不一样,力气就不一样大,纸越厚,力气就越大,纸越薄,力气就越小。

三、操作 ……此处隐藏2739个字……辅助物品)

过渡:刚才小朋友想出了很多让白纸站起来的方法,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物品,你可以选你喜欢的物品试试,怎样让你的白纸站起来?

(1)幼儿自选物品,尝试让白纸站起来。(教师巡视观察,引导能力弱的孩子)

(2)操作完毕,教师与幼儿进行讲评。请利用不同物品让白纸站起来的幼儿,说说探索的结果。(说说你是请谁来帮忙的。)

(3)师小结:刚才小朋友请物品来帮忙,有的让白纸靠在积木上,有的用两块积木把白纸夹在中间,还有的把白纸插在橡皮泥筒里,这些方法都能让白纸站起来。

3.第二次操作。(不用辅助物品)

(1)师:小朋友,你们不用物品来帮忙,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2)鼓励幼儿互相交流。

(3)拿出白纸让幼儿尝试站立的方法。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利用不同方法让白纸站起来的幼儿)

有的孩子用折的方法让白纸站起来,有的孩子用卷的方法让白纸站起来。

(4)操作完毕,进行评价。

小朋友真能干,不用物品也能让纸宝宝站起来,谁来说说,你用什么办法让你的白纸站起来的?(挑一些比较典型的有代表的,让幼儿说说)

(5)让幼儿尝试别人的方法。

四、总结:今天小朋友想到了许多好办法让不能站的物体站起来了,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物体也想站起来的,让我们一起去幼儿园里找一找,想个办法帮帮它,好吗?

活动反思:

《站住了,别倒下》是中班“感动天地”主题的一个科学探索活动,物体“能站住”与“不能站住”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但又不太引起幼儿的注意,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激发幼儿探索让物体站起来方法,对物体如何保持稳定平衡产生兴趣,知道物体的平衡与物体的重心位置有关。通过探索发现可以通过借助辅助物和改变物体的方法改变物体的重心,使不能站起来的物体站起来的方法。在幼儿探索过程中应引导幼儿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帮助幼儿归纳小结,培养幼儿做中学,学中做的能力。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幼儿能想出物体转动起来的方法。

2、能在生活中找出一些物体转动的现象,并体验成功感。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球、硬币、积木、瓶盖、陀螺、熟鸡蛋等。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理解转动的含义。

活动难点:怎样让物体转起来。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鸡蛋会转动。

1、“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提问,并出示熟鸡蛋。

2、教师:“谁有好办法能让它站起来,还不打破?”

幼儿尝试自己的各种想法。

3、教师将鸡蛋立起来,用手转动它,鸡蛋转动着站立起来。

4、教师:“鸡蛋是怎么站起来的?”“它在怎么动?”

幼儿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再次尝试。

5、师小结:什么叫转动?转动就是绕着圈动,围绕着中心运动。

二:幼儿通过尝试体会转动的.含义。

1、教师出示皮球,请个别幼儿上来让大皮球转动起来,并说说你是怎样让皮球转起来的。

2、请小朋友用教师提供的各种东西让他们转起来,并想想你是怎样让它们转动起来的?

3、幼儿大胆尝试各种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4、提问幼儿:

(1)谁让硬币转动起来了?拿硬币的幼儿都来表演一下,成功的讲出方法,不成功的讲讲失败的原因。

(2)以此类推,让同样拿积木、陀螺、瓶盖的幼儿各自讲讲自己成功的经验和不成功的失败原因,以便让幼儿互相吸取经验。

5、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都讲了,要想让物体转动起来,就要先那好它,在给它一个力,转动时手腕要灵活,用力均匀,力气小了,它不转或转的时间短,力气太大会转不起来。

6、幼儿再次尝试,体验成功的喜悦。请幼儿将每一类物品都尝试着转一转。

三:请幼儿说一说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品能转动。

四:户外寻找物体转动的现象。

五:玩风车、陀螺、转椅等,活动结束。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准备:

两只一样的气球,一把椅子

玩法:

1、告诉孩子游戏的.玩法、规则、观察的重点。

2、把两只气球吹起来,一只吹得大些,一只吹得较小,用线把气球口扎好。孩子观看,哪只气球在空中飘的时间长。

3、妈妈两手平举,各拿一只气球,从一个高度同时松手放下两只气球,让孩子观看,哪只气球在空中飘的时间长。

4、孩子模仿妈妈站在椅子上放气球。

获得经验:

初步了解空气的浮力

提示:

空气像水一样,有浮力。相同物体表面积大的,在空气中受到的阻力大,所以大气球飘的时间长些。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交流和提升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理解车上各种设施在设计上的人性化理念。

2、增强对周围事物观察和探索的兴趣。

3、探索、发现生活中公共汽车的特征。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教学具准备:公共汽车上部分设施的照片

经验准备:幼儿对公共汽车比较熟悉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起对公共汽车关注的兴趣

1、你们乘过公共汽车吗?

2、在乘公共汽车时看见车上有些什么东西?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吗?

小结:许多小朋友乘过公共汽车,公共汽车车上有椅子给乘客坐,有电视给乘客看。

二、观看录像——在讨论中了解一些设施的作用

1、车上的座位为什么要有不同的颜色?这些黄色的座位为什么靠近车门?

2、车上为什么要装电视?

3、乘车时,如果不知道哪一站下车,可以借助车上的`哪些设施查询?

4、后车门旁扶杆上的红按钮有什么用处?

小结:原来公共汽车上的许多设施有不同的用处,乘客在乘车时会很方便。

三、活动延伸——进一步激发幼儿后期的探究兴趣

1、如果你来设计一辆公共汽车,你觉得还可以装些什么?

2、怎样才能让乘客更方便?

反思:

1、幼儿对公共汽车上的各种设施"似曾相识",却"稍有经验"。因此,这些看似平凡的设施激发了他们猜想、探索和发现的兴趣。

2、如果能拍摄一些乘客使用这些设施的照片,让幼儿根据照片进行分析、猜想的话,活动会更加有趣,对幼儿思维的挑战也更有益,而且幼儿对设施用途的理解也会更加形象直观。

3、也可考虑用区域活动或家园合作的形式进行后续活动,使高结构活动与低结构活动有机结合。

《中班科学教案【优秀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