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合】大班教案1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乐意在音乐背景下参与游戏活动。
2、学习辨别音乐的强弱、高低,并能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感受。
3、能从音乐高低变化中区别老青蛙、小青蛙,并学习用不同的声音来演唱,体验演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大荷叶,钢琴,小青蛙、老青蛙手偶,害虫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倾听音乐,感受和辨别音乐的强弱。
1、 师:睡醒了!今天天气真好,啊,那片荷叶好美啊,我们坐在荷叶旁晒太阳吧。听!起风了,(幼儿欣赏音乐)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样的风?
2、再次欣赏一段音乐,提问:这次听到什么样的风?谁能学一学小风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学学吧。
3、师:听,这是什么风?(狂风、龙卷风、大风)谁能学一学大风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来学学。
4、师:你知道小风吹到荷叶上荷叶会怎么样吗?我们来试一试。(好美啊,柔柔的风吹到荷叶上把荷叶吹的美美的,把小青蛙们也吹的美美的)那你知道狂风吹到荷叶上,荷叶会怎么样?我们来试试。太阳出来了,又来了一阵风。(根据音乐的变化抖动荷叶)
总结:轻轻的风把荷叶吹的柔柔的,而狂风很厉害,把荷叶吹的.东倒西歪。
二、尝试用不同的节奏表现青蛙的叫声。
1、师:小青蛙你们最喜欢在哪玩啊?你是怎么到荷叶上的呢?(请个别幼儿试着跳到荷叶上。)
青蛙姐姐也来试一试,轻轻地跳上去。
你们喜欢在荷叶上干什么呢?那你唱支歌吧。
呱/呱呱/,呱呱呱/,(幼儿演唱、学唱)
青蛙姐姐也想唱歌:呱呱/呱呱/呱/呱/你们也来学学。
高兴、难过、想睡觉、很开心会怎么演唱。
三、学习用不同的声音区分老青蛙、小青蛙。
1、出示手偶,小青蛙:谁要捉害虫啊?
师:他是谁啊,请他自我介绍一下吧(教师范唱)老青蛙也来了,他会怎样介绍自己呢,谁来学学。
为什么用这样的声音呢(因为他很老)我们一起学一学他的声音,再来学一学小青蛙的。
四、游戏:捉害虫。
师:他们俩可是捉虫高手,他们还有捉虫秘诀呢,我们请小青蛙告诉我们。
小青蛙:捉害虫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安静,听到高的音乐我们要跳的高一些,听到底的音乐要跳底一些。
听到了吗?那我们出发吧,跟音乐捉害虫。
师:捉了这么多害虫,真棒!
我们回家一起分享吧。
游戏结束
大班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 了解中秋节的习俗,体会过节的气氛。知道中秋节是我过传统的民间节日。
2. 初步了解月亮阴晴圆缺的规律。
3. 激发幼儿探索月球的欲望。
4. 让幼儿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
5. 交流月饼的形状和味道。
重点难点
月亮为什么有圆缺。
活动准备
月饼(若干份)、图画纸、彩色水笔、范画:月之中、月中、月末时的月亮。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月饼。谈话导入课题。
1. 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说说月饼的形状和味道。
2. 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习俗,帮助幼儿初步理解中秋节团圆的含义。
二、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1. 欣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教师节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2. 交流讨论。月亮姑娘为什么做不了衣裳?她是怎么变化的呢?什么时候变细?什么时候最圆?什么时候像眉毛(镰刀、小船、圆盘)?
3. 教师小结:月亮的大小每天都在变化。月初时,月亮细细的弯弯的,像小姑娘的眉毛,慢慢的`月亮越变越大,像镰刀了,像小船了......。到每个月的农历十五十六的时候,月亮最圆,像个大圆盘。接着,月亮又开始慢慢的变小,变呀变呀,到月末时又变得细细弯弯的了。
三、画一画:会变的月亮。
教师出示范画,向幼儿介绍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让幼儿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
幼儿操作:绘画《会变的月亮》。画出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
教学反思
通过开展《中秋节》的活动,幼儿在体验中加深对中秋节的认识,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基本知识,幼儿对此活动较感兴趣,在活动中,发现我为幼儿提问的资源不够丰富。例如:在活动时,有小朋友问:“老师,月亮到底是什么形状。”
如果课前我能准备月球仪或课件。这时就可以出示 月球仪或课件,向幼儿展示并介绍有关月球表面的状况以及宇航员登上月球的情况。激发幼儿探索月球乃至宇宙的欲望。
大班教案 篇3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归纳、总结、学习5的组成。
2、在操作活动中探索5的'四种分法,用语言表达,并学会记录。
3、分享数的组合经验,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中、小塑料圈若干,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做一个游戏,叫做《老狼老狼几点了》。小朋友们都玩过这个游戏吧?但是今天的这个游戏和以前不一样哦!
二、教师出示小圈,请2组各5名幼儿游戏,并说明游戏规则:
1.小羊只要站到圈内,就不会被抓住;2.每个圈内只能站一只小羊;小结:每个圈里站1个人,有5个圈, 合起来一共是5只小羊。
三、教师出示中圈,请5名幼儿游戏。
1、师:如果拿掉一个圈,还剩几个圈?
(幼儿回答:4个)小羊还能都站进圈里吗?(不能)那想个什么办法呢?(幼儿讨论发言)2、教师出示中圈,并且说明中圈能站2只小羊。
3、教师提问:小圈和中圈各用几个能站下5只小羊。
幼儿思考并回答,回答后请幼儿游戏检验看是否能刚好站下5只小羊。
小结:可以用3个小圈,1个中圈;也可以用2个中圈,1个小圈。
4、填写记录表。
(1)师:刚才小朋友都发现可以用3个小圈和一个中圈就能够站下5只小羊,3个小圈代表数字宝宝几?
幼儿:3一个中圈代表数字宝宝几?
幼儿:23只小羊加上2只小羊一共几只小羊?
幼儿:5那么5可以分成几和几呢?
幼儿:5可以分成3和2。
师:小朋友们真棒!那么现在请小朋友们把数字宝宝填写在下面的表格里。< ……此处隐藏4708个字……>提问:
1、看看,你们的选择有什么问题吗?
2、请你介绍一下你选择了什么任务。
小结:小学生值日表的作用真大,让我们清晰地知道自己每天承担的值日任务是什么,大家一起合作可以又快又好的完成所有的值日生任务。
四)、拓展延伸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的值日生还没安排,等会儿和班级里的其他好朋友商量一下,一起把表格填完整!
小学生值日表
序号内容
(图片)人数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1开关门窗42收作业23擦黑板24擦桌椅35扫地、拖地4
五、活动自我反思:
大班的幼儿即将进入小学学习生活,对小学里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值日生是幼儿在幼儿园中经常要做的事情,而小学中的'值日生是怎么样的呢?孩子们都对小学里的值日生充满了好奇。我正是抓住了幼儿的这一个兴趣点,结合主题开展了《今天我值日》的活动。
活动前我做了大量的活动准备,去小学里面拍摄了小学生值日的视频,并且设计了一张小学生值日生表。整个活动环节清晰,幼儿能够和老师进行积极的互动,活动目标也非常明确。但是,活动中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1、活动前可以带孩子们去小学里面走走看看,让孩子们亲子感受一下小学生的生活,让他们自己亲自看看小学里的哥哥姐姐们是如何做值日生的。这样孩子对值日生会有更深的了解,也能活动进行的更加深入。
2、活动中的重点还不够突出。在活动中前2个环节所花的时间过长,而第三个重点环节却不够突出。特别是幼儿协商完成值日生表的这个环节,可以让孩子们自己选择值日生的内容和人数,而不是设置好表中的内容和人数让孩子们去选择。
六、活动点评:
1、活动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大班幼儿即将毕业进入小学生活,对小学生活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教师正是抓住孩子的这一个兴趣点,根据主题活动开展的幼小衔接内容。活动前,教师准备充分,去小学拍摄了小学值日生做值日的视频,并设置了小学生值日生表,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了铺垫。
2、活动中师幼互动良好,随着小学生值日生视频的导入,幼儿对小学生的值日生任务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幼儿能够大胆的表达表现,讲述自己的想法。活动中,幼儿能够根据小学生值日表自己选择值日生内容,遇到问题时,能根据图表提示相互协商选择值日生任务,很好的提高了幼儿的相互协商交流的能力。
活动的整个过程较为顺利,环节清晰,环环相扣,活动目标明确,活动效果良好。但活动中还有一些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比如在课前让孩子们去一趟小学体验一下小学生活;让幼儿自由的选择值日生任务人数等等。这些是还需要提升的地方。
大班教案 篇9一、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帮助幼儿学会专注地倾听同伴谈话,迅速掌握别人的谈话内容,学习别人的谈话经验。
2.围绕话题用连贯的语言谈论“有了翅膀”后的事情,培养幼儿的想像力、思维的开拓性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情感目标: 使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自由交谈和集体谈话,体验谈话活动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小鸟木偶1个,“假如你有了翅膀”的系列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 教师以木偶表演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出话题,边操作木偶边说:“今天小鸟来到我们班,要和小朋友交个朋友,你们愿意吗?” 大家都知道小鸟的本领可大了,它有哪些本领?请小朋友说一说,小鸟看你们说得对不对。”
(二)引导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 让幼儿自由交谈,要求围绕鸟儿的本领来谈,启发幼儿回忆见过或听过的事,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倾听幼儿谈话,提醒幼儿专心听同伴谈话,了解别人说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说,自己可以说得与别人不一样。
(三)引导幼儿拓展谈话范围。
1.集体谈论“小鸟”的本领。
启发幼儿:小鸟因为什么才有这样的本领? (会飞)为什么会飞? (因为有一对翅膀)还有谁也有翅膀?有了翅膀它们能干些什么? 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方讲述。
2.围绕“假如你有了翅膀”主题讲述。
教师提问:
①鸟儿有了翅膀,有许多的本领。如果你有了翅膀,你会做些什么?
②你会做些什么特别的事?
③你为别人做些什么事?平时有什么做不到的`事?
④你还希望谁也有翅膀,为什么? 引导幼儿拓展思路,开动脑筋,发挥想像,运用新的谈话经验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幼儿丰富的想像给予肯定,对幼儿的谈话表示极大的兴趣,使幼儿在谈话中体验快乐。
四、各领域渗透 艺术:让幼儿将自己的讲述画下来,或做鸟类手工。
五、生活中渗透 户外活动时间引导幼儿观察有翅膀的动物。
六、环境中渗透 科学区展示各类鸟的图片。语言区展示“假如你有了翅膀”的幼儿图片作品。
七、家庭中渗透 教育幼儿保护鸟类,知道鸟儿是我们的朋友。
大班教案 篇10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掌握歌曲名称,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
2、体会歌曲中报童的困难生活,教育幼儿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活动准备:猴子图片。
活动过程:
一、律动:《苹果丰收》、《采茶》、《手腕转动》。
二、练声:《小鸟醒来了》、《山谷回音真好听》。
三、学习歌曲《卖报歌》。
1、老师讲述故事:1934年,在上海繁华的霞飞路上,常能见到一个瘦小的女孩,边跑边跳地大声通报着当天的新闻,吸引路人买报。谁也不知道她的名字,因见她的头发散乱,就叫她“小毛头”。由于她活泼灵巧,叫卖又特别动听,人们都爱到她那儿买。在过往的行人中,小毛头发现有一位叔叔像特别留意她的叫卖声。原来这位叔叔是作曲家聂耳,他正打算写一首反映穷苦孩子生活的新歌哩!第二天,聂耳叔叔带着安娥阿姨来见小毛头,小毛头可开心了!叫卖声更加清亮:“卖报!卖报!七个铜板两份报!”几天后,聂耳叔叔又来找小毛头,把她没卖完的报纸全买下,高兴地说:“今天不用卖报了,我教你唱首歌吧!”“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真好听!小毛头很快就学会了。不久,聂耳叔叔请小毛头到电影厂的晚会上唱了首歌,歌声很快就传了开来。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全中国的小朋友都爱唱这首《卖报歌》。
2、老师范唱歌曲一遍。
提问: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里唱了什么?
3、老师边弹琴边演唱歌曲一遍。(帮助幼儿逐句理解歌词意思)
4、学习按节奏念歌词。
5、幼儿学唱歌曲。
6、集体演唱歌曲一遍。
7、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小朋友学了这首歌曲,心里有什么样的'感受?我们应该怎样做?今天我们再也不要像“小毛头”一样去街头卖报了,我们可以坐在这明亮的教室读书学习,享受着父母、老师、小朋友们的关爱,我们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与学习机会。
四、复习歌曲《苹果丰收》。